[发明专利]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8132.2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00 | 分类号: | G01C21/00;G01C21/34;G01C2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用 移动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动导览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运用移动装置来进行景点信息导览的导览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电话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方便了信息传递沟通的时间,移动电话不但能随身携带,也能连接于汽车,利用车上的扩音器、麦克风等串接以进行方便驾驶人讲电话的功能。
此外,现今汽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卫星导航装置等汽车电子装置已日益普及,并往往整合LCD屏幕、DVD/VCD播放器等装置,成为一整合性的汽车计算机/汽车电子装置。同时由于汽车相较于移动电话允许有较大的空间,也因此较能储存更多的数据。
另外,现代人的休闲观念已经日渐普及,配合着汽车的便利性,使得每当周末假日时,往往是前往各种景点游憩的好时机;但限于准备时间的不足,很难在事前对要前往景点的信息做一个完整的搜集,通过设于景点处的标示牌,游客仅能对该景点有一个模糊的认知,使得游玩的兴致大打折扣。
因此,如能利用移动电话作为接收并显示信息,使游客对于景点进行实时地导览,必能提高游客旅游的意愿,而商机也能随之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其利用移动电话来进行景点信息的下载,并配合设于景点的辨识装置,以达到实时导览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包含步骤:一信息中心依据一使用者的要求从一数据库中获取一景点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送至一汽车电子装置,其中该景点的信息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景点内的辨识装置的对应数据;该使用者以一移动装置自该汽车电子装置下载该信息;以及当该使用者以该移动装置读取该景点内的该辨识装置后,该移动装置显示该辨识装置的对应数据。
较佳地,该导览方法还包含步骤:该使用者进行该对应数据的更新。
较佳地,该辨识装置为无线射频辨识标签(RFID Tag)或条形码(Bar-Code)。
在另一实施态样中,本发明的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包含步骤:在多个对象上各自设置一辨识装置以供识别;将该多个对象的说明信息储存至一信息中心;以一移动装置自该信息中心下载该多个对象的说明信息;以及当以该移动装置读取该多个对象中的一对象上的辨识装置后,该移动装置显示该对象对应的说明信息。
本发明的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利用移动电话来进行景点信息的下载,并配合设于景点的辨识装置,可以进行实时导览。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于本发明的结构目的和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导览系统 10-信息中心
12-汽车 14-移动电话
16-景点 100-数据库
120-汽车电子装置 160-树木
161-辨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手段请参见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的整体系统示意图,而图2则为本发明运用移动装置的导览方法的流程图。于图1中可知,本发明的导览系统1包含有信息中心10、汽车12以及使用者的移动电话14;该信息中心10连接至一数据库100,该数据库100储存有众多景点的数据,且该等数据与各景点内设于各对象上的辨识装置(如无线射频辨识标签)相对应,例如:当对象为景点16内的一树木160时,数据库100便储存有该树木的品种、树龄、特征及照片等信息。该汽车12上则设有一汽车电子装置120,该汽车电子装置120可包含汽车计算机、汽车电子装置,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
本发明的导览方法则如图2的步骤20至步骤24所示,其中:
于步骤20中,当欲前往一景点16时,游客(图中未示出)可先传送所欲前往景点16的数据至信息中心10,该景点16的数据可为景点16的地址、景点16的名称,或两者兼备。当游客在汽车12上时,可利用设于汽车12上的汽车电子装置120来传送此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8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