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压延法生产片材的聚氯乙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5853.1 | 申请日: | 2007-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小朋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3/08;B29C4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钜明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延 生产 聚氯乙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氯乙烯组合物,具体为一种用压延法生产片材的聚氯乙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吸塑、吹塑、印刷、胶合等等行业,用压延法生产片材的常规聚氯乙烯(PVC)组合物包括PVC、稳定剂、加工助剂、冲击改性剂、润滑剂(外滑剂或内滑剂),还可以加入增塑剂、钙粉等。在制作较硬的片材PVC时,要改变硬PVC的缺口敏感性,提高硬制品的韧性,需要添加能与PVC半相容的、低模量的物质——冲击改性剂。而冲击改性剂的价格昂贵,因此在获得韧性较强的PVC组合物时要花费更多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冲击改性剂就能达到至少不低于使用冲击改性剂的效果的PVC组合物。该组合物通过不同聚合度的PVC的组合达到良好的韧性效果。
为了实现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现提供一种用于压延法生产0.03mm-1.5mm硬片、半硬片、片材的聚氯乙烯(PVC)组合物, 包括:
10~95重量份聚合度为650~850的聚氯乙烯,
5~90重量份聚合度为950~1300的聚氯乙烯PVC,
0.83~1.3重量份的稳定剂,
0.34~1.2重量份的加工助剂,
0.42~0.95重量份的内滑剂。
上述聚氯乙烯PVC组合物中,还可以有0~0.85重量份的外滑剂。
在上述聚氯乙烯PVC组合物中,聚合度为650-850的氯乙烯聚合度小,与机械粘接度小、易加工,但产品流痕不易控制,易破碎,物理性差;因此选用了聚合度大,即易与机械粘接,造成包辊,不易加工,但流痕易控制,不易破碎,物理性强的聚合度为950-1300的聚氯乙烯PVC做附体。上述两种不同聚合度的聚氯乙烯PVC组合克服了单纯使用聚合度小的聚氯乙烯PVC的缺点,达到了与使用冲击改性剂来提高易破碎、脆性聚合物的冲击强度同样的效果。并且在流痕控制方面比使用冲击改性剂效果更好。
在上述聚氯乙烯PVC组合物中,还需含有增塑剂。
在选用了PVC粉聚合度1000以上做附体时,因为此材料较难塑化,必须使用增塑剂,按片材厚度由薄至厚大约份量在0.4-3.00重量份。
在上述聚氯乙烯PVC组合物中,还可含有钙粉.
在选用增塑剂后,产品会表现较软,可用纳米级钙粉添加可改善 强度,按不影响片材透明度,厚度由薄至厚份量在0.044-3.00重量份。
本发明组合物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而成。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不使用冲击改性剂,节约了大量成本,并且所得到的PVC组合物的弹性、物理性与使用冲击改性剂相当。与使用冲击改性剂的产品相比,折白、流痕基本消除,透光率更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取67KG聚合度为650-850的聚氯乙烯,配33KG大沽1千型或北二化5型聚合度为1000的聚氯乙烯PVC,加入0.80KG的TM-2080型稳定剂,加入0.86KG的K-120P型加工助剂,加入0.64KG的AG-16型内滑剂,加入0.36KG的AJ-70S型外滑剂,加入100G纳米级钙粉,加入0.19KG的Mesamoll和0.23KG的LD-82型增塑剂。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用压延法制成厚度为0.35mm片材。
实施例2
取67KG聚合度为650-850的聚氯乙烯,配33KG大沽1千型或北二化5型聚合度为1000的聚氯乙烯PVC,加入0.83KG的TM-2080型稳定剂,加入0.83KG的K-120P型加工助剂,加入0.61KG的AG-16型内滑剂,加入0.40KG的AJ-70S型外滑剂,加入96G纳米级钙粉, 加入0.18KG的Mesamoll和0.22KG的LD-82型增塑剂。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用压延法制成厚度为0.30mm片材。
实施例3
取同样重量的两种PVC粉,加入0.85KG的TM-2080型稳定剂,加入0.80KG的K-120P型加工助剂,加入0.59KG的AG-16型内滑剂,加入0.48KG的AJ-70S型外滑剂,加入92G纳米级钙粉,加入0.17KG的Mesamoll和0.21KG的LD-82型增塑剂。采用一般方法均匀混合,用压延法制成厚度为0.20mm片材。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小朋,未经陈小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5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