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蟹糊的工厂化加工与杀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0672.X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全龙;杨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兴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3 | 分类号: | A23L1/33;A22C29/04;A23B4/06;A23B4/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1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厂 加工 杀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的工厂化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食用蟹糊的工厂化加工与杀菌方法。
背景技术
蟹糊,在我国的浙东沿海地区居民中,被誉为“压饭榔头”,意即一日三餐若有蟹糊下饭,吃饭的速度和饭量就像被榔头“敲”下去一样。这里所称的蟹糊就是用梭子蟹研成的糊状食品,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长期以来这种食品通常都是在家庭或手工作坊中制作,其加工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梭子蟹用菜刀剁成糊状,再拌入食盐装入甏中,过几天就能食用。因此无论其加工质量、包装、卫生指标都不尽人意,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很低。更加使人们担忧的是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所以对这种原始的加工方法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行的蟹糊用手工加工方法所造成的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缺陷及产量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不足,对蟹糊的加工方法进行改革,实行工厂化生产,并对其进行辐照杀菌,使蟹糊成为人人喜爱的食用安全的放心食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添加有茶多酚的调味料的加工处理方法和辐照杀菌,在定量的软包装塑料杯中装入加工处理过的蟹糊,加封塑料膜,经同位素钴60产生的r-射线辐照灭菌后冷藏于-6℃以下的冷库中,蟹糊的工厂化加工与杀菌方法,其步骤如下:
选料:在原料输送机的传送带旁,人工目测后剔除水壳蟹、黑嘴蟹、油蟹及机械损伤后变质的蟹,精选蟹体清白,蟹脐突出,呈微红色,仰观蟹的两边端有膏体,扒开蟹脐,呈自然肉红色,无颗粒状黄色流动物质,蟹部壳面白净的鲜度良好的野生梭子蟹;
清洗:在清洗前用人工打开每只蟹的脐盖,挤出肚脐端的蟹粪,放入带有猪鬃或软尼龙滚动刷子的清洗机上,用流动的清水反复洗涮和冲洗,对不易洗净的蟹盖的边缘及凹下部分、嘴边、肚脐、大蟹等处,进行手工补涮,将粘附在蟹体上的泥沙、海藻类杂质涮净;
清理:将洗净后的梭子蟹通过振动传送筛带,在沥干水分的同时,人工打开蟹壳盖,用不锈钢小刀去除蟹鳃、蟹嘴、蟹脐,并将蟹足、蟹身和螯分开;
破碎:将经上述肢解后的蟹身,送入装有滚动铡刀的不锈钢破碎机中进行破碎,最大的蟹块不应超过0.5厘米,破碎后呈膏状或稠浆糊状的原料进入不锈钢桶暂存;
配料:在经破碎后的原料中加入调味料,以每批梭子蟹质量为100%计,其比例按:精盐2%,味精1.5%,姜汁1%,白糖2%,茶多酚0.1%,轻轻拌和均匀;
装杯:用装有定量器具的装罐机将蟹糊灌入透明的软包装塑料杯中,然后送入覆膜机,进行覆膜密封;
灭菌:将覆膜后装有蟹糊的塑料杯,送入灭菌室,用同位素钴60产生的r-射线进行辐照灭菌,剂量控制在4.0KGY~6.0KGY;
贮藏:将成品用涂塑纸箱包装后贮藏在-6℃以下的冷藏库内。并不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混放。
本发明的加工与杀菌方法,其显著优点是采用辐照灭菌:因蟹糊属于腌制食品,因此不能用高温杀菌或用其他消毒剂浸泡杀菌,用同位素钴60产生的r-射线辐照灭菌,是其最佳的方案。同时本发明采用无毒的塑料软包装,其目的一是携带和开瓶食用都较方便,二是辐照灭菌后不会像玻璃瓶那样瓶体颜色会发黑变暗,因而不影响外观。
同时在蟹糊的调味料中添加了适量的茶多酚,具有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和抑制细菌生长的双重作用。
经实验证明: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茶多酚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蟹糊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
在腌制食品中添加适量的茶多酚的方法,也适用于腌制炝蟹、海蜇、泥螺等其他水产品,均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兴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兴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