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谷珍珠米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5781.4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忠和 |
主分类号: | A23L1/168 | 分类号: | A23L1/168;A23L1/29;A23L1/20;A23L1/2165;A23L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6201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谷 珍珠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杂粮按一定配比制作而成的五谷珍珠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始的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转变。但是现有的主食还是以高淀粉、高糖、高热量的稻米、面粉为正餐,以至于发胖人群越来越多,其结果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逐年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口感细腻,适口性好,饭味香,食欲强,易吸收,低糖、低淀粉,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五谷珍珠米。
为此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以粘玉米、绿小豆、大豆、荞麦粉、谷朊粉、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将粘玉米、绿小豆、大豆筛选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脐,粉碎、掺兑搅拌、半熟化、干燥制成,所述各原料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50~90%;绿小豆超微细粉2~10%;大豆超微细粉2~10%;荞麦粉2~10%;谷朊粉2~10%;马铃薯淀粉2~10%。
所述的原料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75%;绿小豆超微细粉5%;大豆超微细粉5%;荞麦粉5%;谷朊粉5%;马铃薯淀粉5%。
其生产工艺流程:a、将粘玉米、绿小豆、大豆等原粮筛选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脐;b、将粘玉米、绿小豆、大豆原粮分别磨成超微细粉,细度在120目以上,水份≤10%;c、按配方比例掺兑搅拌,经高温无油半熟化,熟化温度在150℃,挤出造粒;d、降温筛选,高温干燥,精选包装、入库。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1、打破了某一种原粮的组织结构,形成新的结构链,营养成份作到了互补,改善食用时的口感,实现了粗粮细做,适应96%以上人群的需求,特别是对胃病、糖尿病患者、及其它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用忌口,而且是最佳食用选择;2、改善营养结构,在完全保证食物所固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核黄素、赖氨酸、钙、硒、镁、铁等,仅就维生素的含量就是水稻和小麦5-10倍;3、口感细腻,适口性好,饭味香,食欲强,易吸收,低糖,低淀粉,对人们身体有益健康食品,没有任何添加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粘玉米、绿小豆、大豆等原粮筛选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脐,然后分别磨成超微细粉,细度在120目以上,水份≤10%,按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50~90%;绿小豆超微细粉2~10%;大豆超微细粉2~10%;荞麦粉2~10%;谷朊粉超微细粉2~10%;马铃薯淀粉2~10%配方比例掺兑搅拌,经高温无油半熟化,熟化温度在150℃,挤出造粒,降温筛选,高温干燥,精选包装、入库。
该产品在食用时,可独立做成干饭或粥饭,也可以和大米掺兑做成二米干饭或二米粥饭,适用人群老、中、青、少年皆宜。
实施例2
将粘玉米、绿小豆、大豆等原粮筛选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脐,然后分别磨成超微细粉,细度在120目以上,水份≤10%,按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75%;绿小豆超微细粉5%;大豆超微细粉5%;荞麦粉5%;谷朊粉5%;马铃薯淀粉5%配方比例掺兑搅拌,经高温无油半熟化,熟化温度在150℃,挤出造粒,降温筛选,高温干燥,精选包装、入库。
实施例3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80%;绿小豆超微细粉4%;大豆超微细粉4%;荞麦粉4%;谷朊粉4%;马铃薯淀粉4%。加工工艺同上,不在叙述。
实施例4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85%;绿小豆超微细粉3%;大豆超微细粉3%;荞麦粉3%;谷朊粉3%;马铃薯淀粉3%
实施例5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65%;绿小豆超微细粉7%;大豆超微细粉7%;荞麦粉7%;谷朊粉7%;马铃薯淀粉7%
实施例6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60%;绿小豆超微细粉8%;大豆超微细粉8%;荞麦粉8%;谷朊粉8%;马铃薯淀粉8%。
实施例7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含量为:粘玉米超微细粉55%;绿小豆超微细粉9%;大豆超微细粉9%;荞麦粉9%;谷朊粉9%;马铃薯淀粉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忠和,未经于忠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