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罗非鱼选育良种的SCAR标记检测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6401.0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发;蔡完其;唐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思发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迅 |
地址: | 20009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罗非鱼 选育 良种 scar 标记 检测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遗传育种学和水产养殖学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罗非 鱼选育良种的鉴定方法以及遗传标记。
背景技术
中国大陆从引进尼罗罗非鱼起,罗非鱼养殖业有了迅速发展。1994年,上 海水产大学从菲律宾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引进了吉富(GIFT) 品系尼罗罗非鱼,它是由四个非洲原种群体和四个亚洲养殖品系经过混合选择 产生的优良品系。经过在黄河、长江和珠江三个农业生态区二年半的评估试验, 发现吉富品系的个体生长速度比国内主养品系(“78”、“88”、“美国”和 “埃及”品系)快5-30%,单位面积产量高20-30%,池养三网起捕率高1-2倍。 1997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良种,登记号为GS03001-1997。
鉴于该引进种是尼罗罗非鱼种内8个群体间杂交、选育产生的第三代,遗传 性尚不够稳定,并有进一步改良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品系尼罗罗非鱼养 殖性能,提高其遗传稳定性,培育出适合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需要的罗非鱼新 品种,本发明人以该吉富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体,进行了进一步的选育工作, 从而获得新吉富罗非鱼(参见本发明人的专利申请CN200510029412.9),新吉富 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比基础群体提高30%以上,种质纯度达90%以上,经济性状 优势十分明显。
尽管不同品系或不同世代的罗非鱼在外观上非常相似,然而它们在生长速 度、规格、品质、肉质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各品系或世代的罗非 鱼加以鉴定,以利良种选育的进行和新品种的保护。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对 于鱼类的鉴定方法许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如观察鱼的可量、可数 性状。传统的方法准确性差,当样品量多时工作量极大;并且,传统的方法往 往局限于区分亲缘关系远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大的鱼类的物种以上的研究,对 于亲缘关系接近的、遗传相似度高的物种以下的类群则难以准确地区分。
因此,本领域需要找到可明确地鉴定新吉富罗非鱼的方法,以准确地将新 吉富罗非鱼与其它罗非鱼种群加以区分,为罗非鱼种质的保存和良种的养殖提 供技术保障,为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将新吉富罗非鱼和其它罗非鱼进行比较研究 提供技术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罗非鱼良种选育的方法以及遗传标记。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鉴定新吉富罗非鱼群的DNA分子,所 述的DNA分子具有:
(i)SEQ ID NO:2中14-566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ii)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iii)SEQ ID NO:6中11-568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iv)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鉴定新吉富罗非鱼群的引物,所述引物 的长度为8-35个核苷酸,并且所述的引物可扩增出具有选自下组的核苷酸序列 的DNA分子:
(i)SEQ ID NO:2中14-566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ii)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iii)SEQ ID NO:6中11-568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iv)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引物的长度为10-30个。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引物构成引物对,所述引物对选自:
由具有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和具有SEQ ID NO:4所示核苷 酸序列的引物构成的引物对;或
由具有SEQ ID NO:7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和具有SEQ ID NO:8所示核苷 酸序列的引物构成的引物对。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引物选自:
具有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或
具有SEQ ID NO:5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从待测鱼群中鉴定新吉富罗非鱼的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思发,未经李思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因打靶用中间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春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