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蛋白乳酸菌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552.4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姜必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优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27 | 分类号: | A23C9/127;A23C9/13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14辽宁省鞍***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乳酸菌 饮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乳制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蛋白乳酸菌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饮料行业发展迅猛,如茶饮料、果汁饮料、运动饮料以及乳饮料等,大多数饮料功能是补水止渴,满足消费者口感和一般营养需求,而不具有其他的保健功能。而国内功能饮料与国外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功能饮料产品则显得缺少特色、创新性和发展后劲。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牛奶强化大豆分离蛋白采用乳酸菌进行发酵,使蛋白质转化为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功能的双蛋白乳酸菌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蛋白乳酸菌乳饮料,其特征在于该双蛋白乳酸菌乳饮料是由下述原料成分按重量份组成,按每吨乳饮料用量计:无抗标准化鲜牛奶200-400Kg、大豆分离蛋白40-60Kg、白砂糖100-120Kg、乳品稳定剂4-6Kg、直投式菌种15-25Kg、浓缩果汁20-40Kg、一水柠檬酸1-2Kg、柠檬酸钠0.4-0.6Kg、酸奶香精0.2-0.4Kg、其余为水。
所述双蛋白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鲜牛奶处理;
将验收合格的无抗鲜牛奶,离心净乳、在95℃15秒的条件下杀菌,出口温度控制在4℃~10℃,打入调配罐,待用;
2)溶蛋白粉;
准确称取大豆蛋白粉通过水分混合器,加入到40℃-50℃的部分无抗鲜牛奶中,循环5-10分钟,充分溶解后,降温10℃以下,再打入剩余牛奶中,搅拌10分钟,使其均匀;
3)杀菌;
杀菌条件:95℃、300S;均质温度:60-70℃;均质压力:18-20Mpa;出口温度:44±1℃;
4)接种;
接种温度:43±1℃;将活化好的菌种加入配料罐中,搅拌5分钟,静止发酵;发酵约4.0-4.5小时后,检测滴定酸度≥70度、PH4.4,终止发酵,进行降温;
5)破乳;
将发酵奶通过冷排降温到10℃以下,倒入制冷罐中,在6-10℃储存后熟12小时以上,待用;
6)称取发酵奶;
准确称取检测合格的发酵奶,打入配料桶中;
7)化稳定剂;
将白砂糖、稳定剂按3∶1的比例,干混,将1.0吨配料用水在温度为75℃-79℃的条件下打入2吨高速搅拌罐中,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将上述干混的物料分两次或三次缓慢加入到高速搅拌罐中;充分搅拌料液15--20分钟,化料至取样用钢盆检测无颗粒时为止;降温到30℃以下打入预先储有发酵酸奶的配料桶中,混合后搅拌15-20分钟以上;
8)溶糖;
将剩余白砂糖溶于85℃水中,搅拌10分钟溶化完全;降温到30度以下,将制备的糖液,打入调配桶中;在搅拌状态下充分混合;
9)补水;
计算水的分配量,考虑调酸用水、稀释果汁用水及定容用水的量,向15吨配料罐中补充适量水并搅拌均匀;
10)添加果汁;
将浓缩果汁用水以1∶6比例稀释,加入到上述料液中,搅拌混合;
11)溶酸;
用常温水将一水柠檬酸、柠檬酸钠在2t调酸筒中按10倍稀释,一次性全部溶解,用钢盆检测后,待用;
12)调酸;
将酸液用泵以雾状喷洒加入上述混合液中,以转速大于80r/min高速搅拌;调酸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调15t计),调酸温度控制在15-20度之间,并且操作工要不断观察料液,注意防止蛋白质变性;调酸结束后,用纯净水定溶到配料吨数;
13)调香;
将酸奶香精充分摇匀,加入,搅拌10分钟;
14)检验;
取样送化验室检测各项指标;待检测合格后储存待用;
15)杀菌灌装;
均质温度:60-70℃、均质压力:18--20Mpa、杀菌118℃15s,罐装(灌装时成品瓶中心温度在86℃以上),喷淋冷却(产品温度冬天控制在35℃以下;夏天控制在40℃以下);
16)半成品检测、成品检测,合格后出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优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优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