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光度计自动跟踪探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655.1 | 申请日: | 2006-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章军;徐益峰;潘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R31/4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 光度计 自动 跟踪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配光性能测试的自动系统,主要用于各类室内灯具、道路灯具以及投光灯具的配光性能测试以及光源总光通量的测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布光度计如图1所示,测试时将被测光源固定在测试座2上,使被测光源绕竖直轴线做自转,同时,光学反射镜3以被测光源为中心绕水平轴线转动,并用探测装置接收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而测得被测光源的配光性能。
目前的分布光度计探测装置一般均不能转动,其光学接收器8水平设置。为消除杂散光,在分布光度计测试的暗室(或暗箱)内,在光学接收器前侧设置一斗状吸光腔11和光阑12,由于光学反射镜3的转动,要求光阑开口比较大,这样较多的杂散光也会通过墙壁、地面、分布光度计主体等反射到探测器的受光面上,从而影响测试精度;此外被测光束光轴因斜入射到光学接收器而带来测量误差;斗状吸光腔需一固定装置,部分阻挡了信号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光度计自动跟踪探测装置,以达到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测试精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布光度计自动跟踪探测装置,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上设有可沿水平轴转动的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通过一角度调节机构连接一遮光筒,所述的遮光筒的后侧设有光学接收器。角度调节机构用以调节遮光筒和光学接收器与水平线的角度,使之与被测光束光轴的角度相一致,测量时转动机构带动遮光筒和光学接收器以与光学反射镜同样的角速度(同步)转动,从而保证了在测量过程中,被测光线不受阻挡地直接照射到光学接收器上,被测光束光轴与光学接收器轴线相重合,有效地减小了测量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光学接收器的受光面中心位于遮光筒中心轴与转动机构的转动轴相交处,光学接收器中心轴与遮光筒中心轴重合,保证了光学接收器的受光面中心在转动中总是处于转动中心,从而准确接收到被测光线。
所述的遮光筒内于光学接收器前侧设有若干消杂光光阑,消杂光光阑的中央开有通光孔,通光孔大于入射光线光学光管截面。通光孔只需略大于入射光线光学光管截面,确保有效消除杂散光,保证测试精度。
所述的消杂光光阑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保证消杂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同步转动,使被测光直射至光学接收器,较好地消除了杂散光,减小了误差,提高了测量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分布光度计测量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量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的分布光度计自动跟踪探测装置,机座4上设有转动机构5,转动结构5通过角度调节机构6连接遮光筒7,遮光筒7的后侧安装有光学接收器8,光学接收器8的受光面中心位于遮光筒7中心线与转动机构5的转动轴相交处,光学接收器8中心轴与遮光筒7中心轴重合。遮光筒7内设有至少三个消杂光光阑9,消杂光光阑9中央开有通光孔,通光孔大于入射光线光学光管截面。
测量时,将探测装置安装在固定台10上,使转动机构5和光学反射镜3的转动轴心重合,调节遮光筒7和光学接收器8的角度,使之与被测光束光轴的角度相一致。接着,被测光源1绕竖直轴线做自转,光学反射镜3以被测光源1为中心转动,转动机构5与光学反射镜3同步转动,测得该距离的光度分布。
然后,改变探测装置与分布光度计之间的距离,重复上述步骤,由此便可准确测得被测光源的配光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