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体双槽泡菜坛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6861.6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3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德富 |
主分类号: | A23L1/218 | 分类号: | A23L1/218;A23B7/12;A47J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泡菜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菜坛制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将泡菜坛口部做成连体双环槽式的泡菜坛。
二、背景技术
公知的泡菜坛的口部下方有一环状沟槽,泡菜坛盖的口沿则处于环状沟槽的底部,加水后即阻断了坛内外空气的流通。这种结构的泡菜坛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当气温下降时,由于坛内空气的收缩,会将环状沟槽内的水吸入坛内;另一方面,当人们揭盖取泡菜时,由于盖的上移,也会将环状沟槽内的水吸入坛内,而环状沟槽中的水处于长期暴露式静置状态,因此极易变质,不仅细菌含量极高,夏秋季节还是蚊子的繁衍场所,水中会出现很多孑孓。一旦这些水被吸入坛中,极易造成坛中菜品长“花”、变质,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体双槽泡菜坛,以消除前述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泡菜坛口部下方放置坛盖的环形槽,做成连体式内外双环槽,外环槽成60度夹角,槽深为坛子总高度的1/8,内环槽成45度夹角,内环槽深为外环槽深的1/2,坛口沿距内环槽底高度为内环槽槽深的2倍,内环槽外沿有一深达内环槽底的凹槽直通外环槽,坛盖口沿处于外环槽槽底,坛盖顶面距坛口所在平面的距离为1.5cm。
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传统的泡菜坛当气温下降造成坛内负压时,坛盖口沿外侧的水会部分被吸入坛盖口沿内侧,若气温继续下降,坛中负压进一步增加,坛盖口沿外侧的水继续进入坛盖内壁与内环槽内侧壁之间的空间,由于坛盖内壁与内环槽内壁之间的距离大幅度增大,两者与坛口所在平面形成的空间具有坛盖口沿外侧的体积2-3倍的容积,所以即使坛盖口沿外侧的水位降至坛盖口沿处,坛盖内侧的水位也到不了坛口,这时若坛内负压再增加,外界空气将自坛盖口沿以气泡的形式自下而上穿越坛盖内侧的水后进入坛内,从而避免了环槽中的水进入泡菜坛。而传统的泡菜坛,由于坛盖内壁与环槽内壁间的间隙狭小,在坛盖口沿外侧的水尚未降至坛盖口沿处时,坛盖内侧的水位已达坛口,若气温再降,当坛盖口沿外侧多出的这部分水一旦进入坛盖内侧,则必然有与之等量的水翻越坛口进入坛内。因为在坛盖口沿外侧尚有余水存在时,外界的空气不会以气泡的形式从上往下穿越坛盖口沿外侧的水到达坛盖口沿处,这是因为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水的缘故。
2、使用传统泡菜坛捞取泡菜时,在揭盖过程中,坛盖内侧的水会随坛盖上升,当达到坛口时,若坛盖尚未完全揭开,伴随最后的揭盖动作,环槽中的水必然会漫过坛口进入坛内。而本方案由于坛盖内壁与内环槽内壁间的距离大,两者与坛口所在平面形成的空间大,在坛盖口沿脱离槽中水面时,坛盖内侧的水位还远未到达坛口,即使人们揭盖的动作过于猛烈,由于内环槽的阻挡和缓冲,尽管外环槽中的水将有部分被拉入内环槽中,却不会进入坛内。
3、由于内环槽槽底与外环槽相通,所以进入内环槽的水会随气温的上升而自凹槽流回外环槽。
4、由于本方案消除了环槽中的水进入坛内的各种可能性,所以能确保坛内菜品不被环槽水污染,从而避免了泡菜因杂菌污染而产生亚硝酸盐。
四、附图说明
图1是连体双槽泡菜坛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坛盖,2内环槽,3外环槽,4凹槽,5坛腹。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将泡菜坛口部下方放置坛盖(1)的环形槽,做成连体式内外双环槽,外环槽(3)成60度夹角,槽深为坛子总高度的1/8,内环槽(2)成45度夹角,内环槽(2)深为外环槽(3)深的1/2,坛口沿距内环槽(2)底高度为内环槽(2)槽深的2倍,内环槽(2)外沿有一深达内环槽(2)底的凹槽(4)直通外环槽(3),坛盖(1)口沿处于外环槽(3)槽底,坛盖(1)顶面距坛口所在平面的距离为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德富,未经梁德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6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