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70492.4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远;廖正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令远;草田敦男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3;G02F1/1337;G02F1/1341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晶胞 间隙 形成 方法 | ||
1.一种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底面基板及顶面基板定位,将一底面基板与一顶面基板输送至之固定位置,即顶面基板位于底面基板上方;
(B)隔离层移动至定位,即至少一隔离层移动对应至步骤A的底面基板与顶面基板之间位置,即位于底面基板上方及顶面基板下方间位置,隔离层内设有数个隔离柱与空洞;
(C)隔离层粘合至底面基板,即将步骤B的隔离层下方粘合至底面基板顶端;
(D)注入液晶于隔离层之空洞中,将步骤c完成粘合底面基层之隔离层,供液晶注入该步骤A的隔离层的空洞中;
(E)粘合隔离层与顶面基板,即藉由步骤D完成液晶注入步骤的隔离层顶端的上端粘合至步骤A的顶面基板下方,使该底面基板、隔离层与顶面基板结合为一体;
(F)用紫外光设备照射加热,即将步骤E完成底面基板、隔离层与顶面基板组合一体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设备进行照射加热,使隔离层与底面基板、顶面基板间稳固结合;
(G)裁切成型,即将步骤F完成紫外光照射的底面基板、隔离层与顶面基板组合一体的结构中的隔离层进行切割,形成一厚晶胞间隙的液晶面板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底面基板包括:一底层,位于底部;一ITO导电层,结合于底层上;一配向层,结合于ITO导电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为玻璃;所述底层为挠性基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隔离层包括:数个隔离柱与空洞,分布于隔离层内,且隔离柱与空洞形成交错方式布置;一下UV粘胶层,结合于隔离柱与空洞下方;一下保护膜,结合下UV粘胶层,以保护下UV粘胶层;一上UV粘胶层,结合于隔离柱与空洞上方;一上保护膜,结合UV粘胶层,以保护上UV粘胶层并可用于封住空洞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柱为聚四氟乙烯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隔离层为带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顶面基板包括:
一配向层,位于顶面基板底面;一ITO导电层,结合于配向层上;一玻璃基体,结合于ITO导电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的液晶注入隔离层空洞的方式为滴下式液晶注入(ODF)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晶胞厚间隙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隔离层数量为二个;所述两隔离层之间结合一双向配向薄膜,该双向配向薄膜包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配向膜,涂镀于透明基板顶面,结合于一隔离层;一第二配向膜,涂镀于透明基板底面,结合于另一隔离层;所述透明基板为一异向性聚合物薄片;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角度与第二配向膜之配向角度相差九十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令远;草田敦男,未经曾令远;草田敦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049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价证卷辨识装置
- 下一篇:植物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