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L 膜片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具有该膜片的移动电话键盘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56973.X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3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赖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2 | 分类号: | H05B33/02;H05B33/26;H05B33/20;H05B33/22;H05B3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l 膜片 及其 制作方法 以及 具有 移动电话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EL(无机电致发光)膜片,其制造方法,以及用其构成的移动电话键盘。
技术背景
现有移动电话的键盘背光,大部分采用LED作为发光元件,LED灯形成的光源安装在按键的底部。LED按键背光具有亮度不均匀的缺点,要设法解决这个问题,须增加LED的数量,这样形状和重量就会大大增加,LED消耗功率大,移动电话的电池消耗快,因而无法长时间使用。另外LED灯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导致按键整体厚度增加。
因为电致发光(EL)元件为片状的面光源,厚度薄发光均匀,而且功耗极小。为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人们想到了用EL元件取代LED元件作为按键背光源。
EL片实质是一个电容器,两块电极之间存在介质层,其中一块电极透光,透明电极层和介质层之间存在发光层。对电极施加交流电源,以使无机发光材料发光。
无机电致发光片具有层状结构,典型的,在透明基材上用真空溅镀形成透明氧化铟锡(ITO)电极,在ITO电极上用丝网印刷依次形成第一介质层、无机发光层、第二介质层和背电极、绝缘层,绝缘层一般兼具保护功能。其中第一介质层并非必不可少,依据情况可以不用,如图1所示。
目前的EL片,典型的具有厚度为75-125μm的聚酯透明基材,整块EL片厚度达到180-230μm。虽然其光照均匀功耗小,但其基片厚而硬,EL片极大的影响了按键的触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对应金属弹片处将EL片镂空,如图3所示,但这又影响了按键背光的均匀性。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EL元件在手机按键背光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EL膜片的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柔性EL膜片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包括该膜片的移动电话键盘。
为此,本发明的EL膜片包括透明基材、形成在透明基材上并的透明导电层、形成在由透明基材和透明导电层构成的透明前电极上的前电极汇流条、形成在透明前电极和汇流条上的发光层、形成在发光层上的介质层、形成在介质层上的背电极、形成在背电极上的背电极汇流条、形成在背电极和汇流条上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为透明柔性薄膜基材,所述透明导电层为高分子透明导电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EL膜还可以包括如下特征:
所述高分子透明导电层是在透明柔性薄膜上丝网印刷高分子透明导电层的方法形成的。
发光层和介质层中粘结剂树脂为高介电常数挠性树脂。
所述高介电常数挠性粘结剂树脂为氰树脂、氟树脂,例如聚乙烯醇氰乙基醚、氰乙基醣、氰乙基纤维素、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光层中电致发光粉为包膜发光粉、非包膜发光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介质层中介质粉为BaTiO3粉末和/或TiO2粉末。
本发明的电致发光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基材上印刷透明导电层,形成透明前电极;B、将含有电致发光粉、粘结剂的浆料印刷在所述透明前电极上,形成发光层;C、将含有介质粉、粘结剂的浆料印刷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介质层;D、在介质层上印刷背电极;以及E、在背电极上印刷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特征:每次印刷之后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具有EL膜片的移动电话键盘包括具有拱形金属弹片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的EL膜片,该膜片整片粘附于上述具有拱形金属弹片的线路板上,而在金属弹片处同样有EL膜片存在。
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优势如下:
本发明采用新型透明电极代替传统的PET/ITO导电膜,提供了一种降低EL片厚度、提高EL片柔性的方法。
用透明柔性薄膜基材代替了传统的PET基材。柔性薄膜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耐弯折性的,因而该EL膜片在具有拱形弹片的不平整的线路板上,可以形成有效的紧密贴合。而用于丝网印刷的透明柔性薄膜,对厚度没有特殊限制。常见的透明柔性薄膜,厚度约为40-60μm,大大降低了EL膜片整体的厚度。因而介于按键硅胶与金属弹片之间的新型EL膜片,对按键触感的影响不大。
丝网印刷形成的高分子透明导电层代替了传统的真空溅射形成的ITO透明导电层。丝网印刷与真空溅射相比,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工艺,能形成任意图形的导电区。更重要的是,ITO膜在弯折的情况下极易脆裂,而新型透明导电层为高分子膜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弯折、抗拉伸性能。确保了柔性EL膜片的功能,不因形状改变而受到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69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