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快速起动补偿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31881.7 | 申请日: | 200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0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明;赵元朝;刘常仁;刘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亚南;刘常仁;赵元朝;朱永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快速 起动 补偿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快速起动补偿控制装置。也适用于电力供电系统分合闸操动机构的充放电控装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内燃机的起动,一般都是采用蓄电池做为电源来完成工作的。在内燃机起动的一瞬间,要求蓄电池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因此,在内燃机起动的瞬间,蓄电池将释放出强大的电流,而在这一瞬间蓄电池内部的电化反应非常强烈。尤其是当连续多次起动内燃机时,会使蓄电池发生无法挽救的损伤,导致蓄电池很快报废。导致蓄电池报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因经常大电流放电造成的。由此,可见使用已久的内燃机起动方式无论从使用成本及使用质量都存在着很多的弊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关于内燃机起动的瞬间蓄电池大电流放电,及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起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超高容量脉冲电容器及其充放电电路、延时控制电路组成,蓄电池通过开关接充电电路及延时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控制放电电路。
超高容量脉冲电容器及其充电放电电路由超高容量脉冲电容器C,可控制SCR,电阻R1、R2,负载R,二极管D,双刀单掷开关K1,按钮开关K2,接触器QC1的常开触点QC1-1组成;其充电电路由C、SCR、R2、R组成,C、SCR、R2、R依次串联后经K1接至蓄电池E的正负极之间,K2与R1串联后接在SCR的阳极与控制极之间;放电电路由C、QC1-1、R、D组成,QC1-1、R、D依次串联后接在C的两端。
延时控制电路由延时继电器SJ1、接触器QC1,按钮开关K3组成,SJ1的1脚依次经K3、K1接蓄电池E的正极,SJ1的3脚经K1接E的负极,QC1接在SJ1的1脚与2脚之间,K2与K3联动。
可控硅SCR和二极管D的阳极和阴极均为平板式电极,SCR和D的装置配方式为层叠压紧式,即从下至上依次为金属支架、金属底板、绝缘板、金属接线端子板、二极管、金属接线端子板、可控硅、金属接线端子板、绝缘板、金属压板,用螺栓和螺母将金属压板和金属底板及金属支架之间的各层坚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它采用了超高容量脉冲电容器,利用电容器放电原理,在内燃机起动一瞬间,通过充放电装置,让超高容量脉冲电容器提供高较大的放电电流,因而减少了蓄电池的放电电流,降低了蓄电池内部的电化反应程度,减少了对蓄电池极板的冲击和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极大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从根本上解决了内燃机起动一瞬间蓄电池大电流放电及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起动的难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内燃机的使用质量。(2)结构简单新颖,工作可靠,控制灵敏,成本低。它既适用于各种机动运输工具及飞行器的起动系统,也适用于电力供电系统分合闸操动机构作为负载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它由超高容量脉冲电容器及其充放电电路、延时控制电路组成,蓄电池通过开关接充电电路及延时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控制放电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亚南;刘常仁;赵元朝;朱永明,未经刘亚南;刘常仁;赵元朝;朱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1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向静电场电能输出装置
- 下一篇:竹林落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