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发光二极管无效
申请号: | 01207233.8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1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寅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朝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发光二极管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的发光二极管,特指一种以透明或半透明结构为基板制成的发光二极管构造,其中所发出的光线中有较多的光线由发光层的侧壁面射出,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的侧向光的透光率。
目前一般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构造的基板分为透明(含半透明)基板及不透明基板二类;下面仅针对透明或半透明的SiC、GaP或GaAs结构的基板与发光层进行研讨
一般现有的透明基板的发光二极管构造,如图1所示,其主要至少包括有基板1,在基板1上覆有一层发光层2,基板1底部与背面电极3相接,以及发光层2顶面与正面电极4相接组合而成。其主要缺陷在于: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构造的整体型态由侧视剖面图看来是成一四方形,故当于背面电极3与正面电极4有电流通过时,在发光层2会产生亮光发射出来,而在发光层2所产生的光源因其一部份的侧光会射向透明基板1之内,而在基板1的侧壁面上造成全反射现象,无法透出光线,致该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源除向上发射之外,其向侧边发射的仅能有极少部份(约15%的光源)由发光层2侧面射出,而无法达到最佳的发光效果,致该构造实有改良的必要。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精心研究和实践,并积其从事该项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多年的经验,终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其在磊晶层上所发出的光线,经发光层呈倾斜形状的侧壁面射出,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增加光线的透光率及增加整体发光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发光二极管,其至少包括基板、发光层及分别在基板底面与发光层顶面连接的背面电极与正面电极,该基板与发光层是GaN、SiC、GaP、GaAsP或AIGaAs结构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底面的面积小于发光层顶面的面积,该发光层的侧面是由其顶面向下渐缩而呈倾斜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其于发光层所产生的光线,可有较多的由该发光层的倾斜侧面射出,具有增加发光二极管侧向光的透光效率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发光二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及发光层的第一种组成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及发光层的第二种组成构造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及发光层的第三种组成构造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及发光层的第四种组成构造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及发光层的第五种组成构造示意图。
实施例1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发光二极管,其主要构造至少由一基板1、一发光层2及分别在基板1底面与发光层2顶面连接的背面电极3、正面电极4所构成,其中的基板1与发光层2是GaN或SiC、GaP、GaAsP或AIGaAs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其组合型态包括有如图5-图9所示的类型。当由二电极3与4导入电流时,在发光层2产生亮光而向外幅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基板1底面的面积小于发光层2顶面21的面积,该发光层2的侧面22是由其顶面21向下渐缩呈倾斜形状。
实施例2
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1与发光层2的厚度比值,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改变,上述由发光层2顶面21向下渐缩的倾斜面可延伸至基板1的侧面。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功效。
实施例3
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上述由发光层2顶面21向下渐缩的倾斜面可延伸至未到发光层2与基板1接合面的位置。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功效。
使用时,将现有技术的图1与本实用新型的图2-图4进行比较,
其中现有构造的发光层2所产生的幅射光源,仅在发光层2与基板1接合面以上的区域a有光线透出,而低于发光层2与基板1接合面以下的区域b则会产生全反射情况,致无透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则因缩小了基板1的面积,致本实用新型由发光层2所产生的光线可有较大的幅射角度,使较多的光线由该发光层2的倾斜侧面方向射出,即有效的侧光范围包含了在发光层2与基板1接合面以上及以下部分的区域c,以能增加发光二极管侧向光的透光效率约一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7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