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多功能安全行驶电子信号器无效
申请号: | 01201034.0 | 申请日: | 200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61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艾尔肯·若孜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尔肯·若孜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Q9/00;B60Q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443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多功能 安全 行驶 电子 信号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有关汽车车辆安全行驶的多功能电子信号器。
经检索,目前的汽车有关安全行驶的装置还没有同类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时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声光报警,并为其它车辆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高车辆的安全行驶水平。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多功能安全行驶电子信号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无线和红外线数字接收电路1、无线和红外线数字发送电路2、光电感应信息发送电路3、强化电压电路4、安全灯开启电路5、定时输电电路6、电源调控电路7、ROM电路8、控光电路9、电源电路10组成;所述各电路与相应的开关、指示灯和车灯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为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时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声光报警,并为其它车辆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该装置安装容易,可直接与车辆的灯光系统相连。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该车辆多功能安全行驶电子信号器,由无线和红外线数字接收电路1、无线和红外线数字发送电路2、光电感应信息发送电路3、强化电压电路4、安全灯开启电路5、定时输电电路6、电源调控电路7、ROM电路8、控光电路9、电源电路10组成;所述各电路与相应的开关、指示灯和车灯相连。
在电源电路10上连接有电源DC,开关K1、K2,显示灯LED1-5,其中在该电子信号器上五个显示灯LED1-5的作用:
LED1:行驶中专用;
LED2:夜间停靠在公路上时专用;
LED3:车辆白天在山路上停靠时专用;
LED4:车辆夜间在山路上停靠时专用;
LED5:夜间行驶时,可预防因司机打瞌睡状态或疲劳驾驶与前后方车辆相撞等交通事故。
无线和红外线数字接收电路1通过电容C1连接天线TX,在其上设置有车后红外线接收管R1;该无线和红外线数字接收电路1还分别与强化电压电路4、定时输电电路6相连。
无线和红外线数字发送电路2连接天线TX,在其上设置有车前红外线发射管F1;该无线和红外线数字发送电路2还与强化电压电路4相连;无线和红外线数字发送电路2连接有超车笛K3、警笛K4、救护笛K5。
光电感应信息发送电路3连接有车前红外线发射管F2、车后红外线接收管R2;该光电感应信息发送电路3还连接强化电压电路4、控光电路9。
安全灯开启电路5分别与强化电压电路4、电源调控电路7、超车笛K3、警笛K4、救护笛K5相连;在安全灯开启电路5上还连接有汽车的右灯R、左灯L。
定时输电电路6分别与无线和红外线数字接收电路1、强化电压电路4、安全灯开启电路5、电源调控电路7连接。
ROM电路8与电源调控电路7连接,并连接有喇叭SPK。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2。
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夜间行驶过程中,因发生故障,被迫停靠在山路弯道时,该仪器能够发送信号,提示其它过往车辆。同时,离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还差150-200米时,该仪器会发出“请注意,前方路段有停靠车辆!”的语音警示。此外,警车在行驶过程中无需打开警笛,其它车辆在超车时,也无需按喇叭,以警示前方车辆避让。有利于减少噪音,净化环境,文明行车。同时,该仪器会发出“正在执行公务,请让一让!”、“请给后面的车辆让路!”等语音警示。车辆在夜间行驶时,由于司机处于瞌睡状态或疲劳驾驶,特别容易发生与其它车辆相撞等交通事故,该仪器会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同时,仪器会发出“请注意前方!”、“请注意后方有车!”等语音警示。在夜间行驶中,当车辆停靠在公路上时,可以减少许多麻烦,如:无需打开安全灯,无需竖立反光板,无需在车辆周围摆上石头等障碍物。该仪器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将会创造有益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尔肯·若孜,未经艾尔肯·若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1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