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蛋白水解物的生产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01107935.5 | 申请日: | 200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坚;吴炳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炳新 |
主分类号: | A23J3/34 | 分类号: | A23J3/34;A23J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蛋白 水解 生产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总的涉及大豆蛋白质水解物,特别是涉及以去脂豆粕为原料,经酶促水解及离子交换纯化步骤生产大豆蛋白质水解物的方法,以及所说的大豆蛋白水解物在饮料生产及食品加工工业中的应用。
历史上大豆作为人类食用消耗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在食品加工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古代中国,人们很早就知道将大豆与其他谷物粉混合制作均衡营养食品,并用大豆的水提取物制作豆腐、豆浆,以及生产酱油等各种微生物(特别是霉菌)发酵食品和调味品。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大豆成分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大豆多糖、寡糖、磷脂、皂甙及异黄酮等活性成分的保健及医疗价值逐渐被发掘出来,并在医药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迄今对大豆蛋白酶解工艺研究与具体开发应用相对研究较少。
大豆蛋白质富含天冬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对于补充和平衡人和动物的营养起到其他动物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难以替代的作用。大豆蛋白质经酶促水解后可得到包括游离氨基酸、寡肽和多肽在内的肽混合物,据信这种混合物比大豆蛋白质更易于被人或动物体吸收,故可作为营养补充剂使用,特别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或衰竭的病人,以及其他难以依赖正常动物或植物蛋白质补充氨基酸营养素的病人服用。美国专利5,667,999号公开了一种含有大豆肽的,具有SOD活性的发酵产品。中国专利95119835.1号公开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产大豆全脂脱腥大豆粉的方法。另外,同一发明人的中国专利96118928.2号公开了以所说的脱腥大豆粉为原料,并添加有某些常规辅助成分的营养补充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大豆蛋白水解物的方法,特征在于使用脱脂豆粕作为原料,加水浸泡并磨碎制成大豆乳后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水解产物经超滤后,过离子交换柱并脱色。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目的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用于水解大豆蛋白质的酶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碱性蛋白水解酶。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用于水解大豆蛋白质的碱性蛋白酶选自最适pH7-9之间的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蜂霉蛋白酶、沙霉蛋白霉和地衣形芽胞杆菌蛋白酶。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蛋白酶水解是在35-50℃,pH7-9条件下水解处理6-10小时。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大豆蛋白水解物是分子量范围在5000以下的大豆蛋白水解产物。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大豆蛋白水解物还含有少量大豆多糖、大豆寡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及游离氨基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按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大豆蛋白水解物。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大豆蛋白水解物用于生产功能性饮料及作为食品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使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大豆蛋白水解物为基本成分的保健饮料,其中含有约1-10%(W/V)的按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大豆蛋白提取物、0.05-0.5%(W/V)的牛磺酸、0.1-1.0%(W/V)的柠檬酸以及适当量的甜味剂和香味剂。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所说的甜味剂包括蛋白糖和蔗糖或木糖醇。
本发明涉及大豆蛋白水解物,特别是涉及以粉碎(100目以下)的去脂豆粕为原料经蛋白酶水解和超滤分离后,再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以生产分子量约在5000以下的大豆蛋白水解物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大豆蛋白水解物作为营养补充剂及其他健康相关食品的应用,特别是在生产保健饮料中的应用。
大豆种子,特别是脱脂大豆种子(豆粕)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大豆蛋白水解物,俗称大豆肽,为大豆蛋白质经酶促水解或酸、碱水解后得到的产物。大豆蛋白水解物基本上是由寡肽和多肽组成的,平均分子量约为100-8000,主要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及健康相关食品的成分之一。大豆粉或脱脂大豆粉的酶水解产物中除含有上述这些肽类分子外,还含有大豆本身所固有的多糖、寡糖等糖类物质以及大豆磷脂、异黄酮和皂甙等小分子物质。近年来发现,这些物质具有调节脂代谢、营养神经组织及调节钙磷代谢等有益的生理功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并在药品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炳新,未经吴炳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7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存中浮置栅极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结核病的中药胶囊和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