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停车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01399.0 | 申请日: | 200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05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松崎昭夫;关田孝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00 | 分类号: | B60T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停车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停车中将车辆保持于制动状态的停车制动装置,特别是关于适合1人或2人等乘坐的简易构造小型车辆用的停车制动装置。
在4轮车或3轮车等形式汽车上,设有停车时使车轮成制动状态的停车制动装置,由制动钢丝索将设于驾驶座近旁的停车制动杆的拉起力传给制动装置即可使车辆锁定。
另外,在具有自动变速装置的车辆中,也使用在停车制动状态使发动机起动的装置,将车轮在锁定状态使发动机起动。
近年来,从减少排气与减少能量消耗等观点出发,开发了可使单人或2人等乘坐移动的小型车辆,并已供实用。
这种小型车辆,比如以小排气量发动机或电动马达(或发动机与电动马达并用)为动力源,可用作人数少低燃耗排气量低可轻便移动的交通工具。
作为这种小型车辆,比如日专利特开平9-286348号公报中记述的小型车辆已为公知。
这种小型车辆构造成:在以铝等金属制管材构成的框形车身构架上覆盖以上下分开的树脂制车身罩,上侧的车身罩构成顶部,下侧的车身罩构成乘员的乘坐部,由这些车身罩构成驾驶员单人乘坐的驾驶室。在这种小型车辆中,为车身重量轻、造价低,并从作为简易交通工具使用出发,也有较多采取省去门与盖的乘坐方便的车身形式。
上述车轮成锁定状态起动发动机的现有装置,由电气传感器来检测变速器的变速杆处于停车位置或停车制动杆被拉起的状态,控制由点火装置对发动机的起动,构造复杂造价高。因此,在特别希望重量轻造价低的小型车辆中,要求配用构造更简单且造价低的装置。
另外,在车辆中,最好配用当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成停车制动状态的装置。
还有,在省去了顶省去了门的车辆中,由于驾驶座旁具有的停车制动杆成裸露状态,故最好配用驾驶员离开车辆情况下不易解除停车制动的装置。
本发明即是有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保持停车制动状态的构造简易的停车制动装置。
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以内燃机发动机或电动马达等为动力源时可处于停车制动状态的构造简易的停车制动装置。
本发明其他目的,在以下说明中可明白。
本发明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具有:固定于车辆驾驶座近旁的车身侧的基础构件,可移动地支承于基础构件上的停车制动杆,传递上拉停车制动杆的力来锁定车轮制动装置的制动钢丝索,并在停车制动杆上设有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中,作为其钥匙柱体的转动位移位置,设定有可向钥匙柱体插拔钥匙的第一位置与车辆动力源成运转状态的第二位置;另外,在该点火装置上还设有钥匙柱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突出出来而转动位移到第二位置时缩回的锁片。同时,在停车制动杆上还设有以下突出的锁片相结合来固定停车制动杆的结合部,只有在对停车制动装置作动状态下才可向钥匙柱体插拔钥匙。
从而,为使钥匙柱体处于第一位置,必须拉起停车制动杆,在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拔下点火钥匙时,车轮处于被停车制动器锁定状态。另外,在要起动停车状态的车辆的内燃机等动力源时,为了插入点火钥匙钥匙柱体必须处于第一位置,故即使在起动停止车辆内燃机等动力源的情况下,停车制动杆被拉起,车辆也被停车制动处于锁定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中,在停车制动杆上还设有用于插入突出来的锁片的切口,在停车制动杆与基础构件之间夹装着具有适应停车制动杆的动作开闭切口的止板的连杆机构,在拉起停车制动杆的状态下止板敞开切口容许锁片突出出来并与该锁片相结合来固定停车制动杆;而在压下停车制动杆的状态下止板闭塞切口阻止锁片突出出来。
从而,借助以相应停车制动杆的动作而动作的连杆机构的止板来控制锁片对切口的插拔和有无与锁片的结合这样简单的构造,可以实现上述点火装置与停车制动的协同工作。
本发明的车辆停车制动装置,在车辆车身侧还设有棘轮,将具有与该棘轮相啮合的爪的极杆可转动地设于前述停车制动杆上,在前述极板上形成止板部,在拉起停车制动杆状态下止板部敞开切口允许锁片突出出来,在压下停车制动杆状态下止板部闭塞切口阻止锁片突出出来。
从而,可借以相应停车制动杆动作而动作的极杆止板部来控制锁片插拔切口和有无与锁片的结合的停车制动杆的动作这样简单的构造,可实现上述点火装置与停车制动的协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1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刷电动机
- 下一篇:非水电解溶液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