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动式无级调速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6200.2 | 申请日: | 200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4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恩平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天顺 |
地址: | 72240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无级 调速 变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动式无级调速变速器。
现有技术中的无级调速变速器,大多存在着传比小及调节范围窄的缺陷,且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不能实现机电一体化闭环控制。而且有些只能以卧式形式使用,难以满足化工行业反应釜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差动式无级调速变速器,传动比大,调节范围宽,并且可以将输出状况反馈到调节端,从而实现机电一体化闭环控制。此外不论立式、卧式使用均不影响其性能,满足了化工行业反应釜的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一种差动式无级调速变速器,包括壳体(1),壳体(1)由左端盖(2)和右端盖(3)构成,动力输入轴(4)的右端通过轴承(5)安装在右端盖(3)上,左端通过轴承(6)安装在动力输出轴(7)的右端,动力输入轴(4)的左端部套装有固定盘(8),制有轴齿轮(9),中部通过轴承(10)安装有差动盘(21),差动盘(21)上固定有差动轮(11),且固定盘(8)通过固定销(22)固定在差动盘(21)的左端,右端盖(3)上通过轴承还安装有调速轴(12),调速轴(12)的内端固定有调速轮(13),且调速轮(13)与差动轮(11)相啮合;动力输出轴(7)通过轴承(14)安装在左端盖(2)上,其内端制有内齿轮圈(15),轴(16)上通过轴承(17)安装有行星齿轮(18),且轴(1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盘(8)上,另一端固定在差动盘(21)上,行星齿轮(18)分别与内齿轮圈(15)和轴齿轮(9)相啮合,此外,固定盘(8)、轴齿轮(9)、差动轮(11)、调速轮(13)、内齿轮圈(15)反行星齿轮(18)均位于壳体(1)内。
差动轮(11)与调速轮(13)均为锥齿轮,且差动轮(11)与差动盘(21)为一整体。或差动轮(11)为蜗轮,调速轮(13)为蜗杆。调速轴(12)的外端与磁粉制动器(19)的动力输出轴(20)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新颖,加工制造容易,传动比大,调节范围宽,特别是能将输出状况反馈到调节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闭环控制,使输出更平稳精确,并且可实现柔性启动,使电机不会产生过载现象。此外不论立式、卧式使用均不影响其性能,满足了化工行业反应釜的使用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剖视图。
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一种差动式无级调速变速器,包括壳体(1),壳体(1)由左端盖(2)和右端盖(3)构成,动力输入轴(4)的右端通过轴承(5)安装在右端盖(3)上,左端通过轴承(6)安装在动力输出轴(7)的右端,动力输入轴(4)的左端部套装有固定盘(8),制有轴齿轮(9),中部通过轴承(10)安装有差动盘(21),差动盘(21)上固定有差动轮(11),且固定盘(8)通过固定销(22)固定在差动盘(21)的左端,右端盖(3)上通过轴承还安装有调速轴(12),调速轴(12)的内端固定有调速轮(13),且调速轮(13)与差动轮(11)相啮合;动力输出轴(7)通过轴承(14)安装在左端盖(2)上,其内端制有内齿轮圈(15),轴(16)上通过轴承(17)安装有行星齿轮(18),且轴(1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盘(8)上,另一端固定在差动盘(21)上,行星齿轮(18)分别与内齿轮圈(15)和轴齿轮(9)相啮合,此外,固定盘(8)、轴齿轮(9)、差动轮(11)、调速轮(13)、内齿轮圈(15)及行星齿轮(18)均位于壳体(1)内。
差动轮(11)与调速轮(13)均为锥齿轮,且差动轮(11)与差动盘(21)为一整体。调速轴(12)的外端与磁粉制动器(19)的动力输出轴(20)联接。
使用时,将电动机的主轴与动力输入轴(4)的右端相联接,通过磁粉制动器(19)来控制差动轮(11)的转速,进而控制动力输出轴(7)的转速。由于磁粉制动器(19)的励磁电流I与转矩T之间呈线性关系,改变励磁电流I就可以调节转矩T,因此转矩调节精确,调节范围也宽,转短小即可增加差动轮(11)的转速,动力输出轴(7)的输出速度减小,反之输出速度增加,从而实现无级调速变速。磁粉制动器(19)有专业厂家生产,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型号使用。
结合附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差动轮(11)为蜗轮,调速轮(13)为蜗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恩平,未经李恩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6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流段炉管焊接装置
- 下一篇:离心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