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7752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机壳散热结构-CN200920002706.6无效
  • 林君儒 -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09-01-08 - 2009-12-09 - H05K7/20
  • 一种机壳散热结构,用以设置于该机壳的侧板,该侧板穿设有一穿孔,该机壳散热结构包括一致冷装置及一风扇装置,其中该致冷装置包含一致冷芯片、一冷排、及一热排,该致冷芯片设于该侧板的穿孔,且具有一冷端及一热端,该致冷芯片的冷端连结于该冷排,而热端连结于该热排,该热排的表面积大于该侧板的三分之一表面积,该风扇装置设置于该侧板一侧,且与该热排相对应;藉此,可利用上述含有致冷芯片的致冷装置而将机壳内部的温度有效地降低
  • 机壳散热结构
  • [实用新型]电冰箱电子致冷系统-CN02221981.1无效
  • 陈幼平;刘光辉 - 陈幼平;刘光辉
  • 2002-03-25 - 2003-03-12 - F25B21/02
  • 电冰箱电子致冷系统不同于现有的电冰箱压缩机制冷系统,它适用于各种单门、双门、三门等电冰箱和各种冰柜、冷藏柜等的致冷。它是由半导体致冷器件(1)、冷端散热器(2)、热端散热器(3)、冷端散热风扇(4)、热端散热风扇(5)、回风管道(14)和控制电路(10)所组成的。电冰箱采用了电子致冷系统后,由于电子致冷系统结构紧凑,又没有压缩机那样的“庞然大物”,因此,在同样的外形尺寸下,将增加冰箱的有效容积。电冰箱电子致冷系统与现有的压缩机制冷系统相比,它不需要致冷剂、没有污染、工作噪音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维修容易、成本低。
  • 电冰箱电子致冷系统
  • [发明专利]热交换器-CN201180025284.4有效
  • 加藤吉毅 - 株式会社电装
  • 2011-06-17 - 2013-01-30 - F28F9/02
  • 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致冷剂流经的致冷剂管(16a),以及车辆运行电动机(MG)的冷却剂流经的冷却介质管(43a)。致冷剂管(16a)和冷却介质管(43a)被交替层叠布置。热交换器还包括在彼此相邻的致冷剂管(16a)和冷却介质管(43a)之间的外部空气通道(70a),外部空气流经所述外部空气通道(70a)。热交换器还包括外部散热片(50),所述散热片布置在外部空气通道(70)中以便能够在致冷剂管(16a)和冷却介质管(43a)之间传递热量。因此,可以在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冷却剂和外部空气之间,以及在致冷剂和冷却剂之间进行适当的热交换。
  • 热交换器
  • [发明专利]冷却系统-CN201280037024.3无效
  • 城岛悠树;川上芳昭;高桥荣三;佐藤幸介;内田和秀;大野雄一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2-07-24 - 2014-04-09 - B60H1/00
  • 一种冷却装设在车辆上的发热源的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使致冷剂循环;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所述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压器,所述减压器使所述致冷剂减压;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致冷剂和空调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减压器之间流动的所述致冷剂的路径上并利用所述致冷剂来冷却所述发热源。在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使所述致冷剂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上升的毛细管现象发生部。
  • 冷却系统
  • [发明专利]温差电致冷组件表面三防膜的固封方法-CN201210575244.3在审
  • 安晓雨;马洪奎;梁亮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2012-12-24 - 2013-04-10 - C23C16/448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差电致冷组件表面三防膜的固封方法,步骤包括:将清洗后温差电致冷组件引线焊点粘结、塑封,挂于沉积装置的沉积室中,聚对二甲苯置于沉积装置的蒸发室中,聚对二甲苯经蒸发、裂解,沉积在温差电致冷组件表面本发明采用沉积技术在温差电致冷组件表面形成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的聚对二甲苯三防膜,不但抗腐蚀能力强,耐辐射性能好,防水、防尘效果好,而且绝缘性能及与温差电致冷组件的附着性能很强,经对温差电致冷组件进行振动、冲击、加速度等力学试验,温差电致冷组件表面对的三防膜不受影响,耐温度冲击能力强,高温和恶劣环境不会造成三防膜的剥离,保证焊点不脱落,延长了温差电致冷组件的使用寿命。
  • 温差致冷组件表面三防膜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致冷头盔及其控制方法-CN202011502908.4在审
  • 田召深;徐菊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2020-12-18 - 2021-04-09 - A42B3/04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致冷头盔及其控制方法,致冷头盔包括头盔本体以及在所述头盔本体上由外层向内层依次设置的致冷器、传热片和水凝胶片,所述传热片的一面连接所述致冷器,另一面连接所述水凝胶片,且所述水凝胶片能够贴合、覆盖头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大于或等于33℃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致冷器开始工作,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等于或低于28℃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致冷器停止工作;本发明在致冷器的致冷侧顺次连接传热片和水凝胶片,使得水凝胶片贴合、覆盖头部,能够利用水凝胶片蓄积冷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温度范围,并且利用水凝胶本身的柔韧性进一步提高佩戴舒适性。
  • 一种致冷头盔及其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MCCD的高动态星敏感器-CN201510146085.9有效
  • 梁潇;武延鹏;孙大开;王龙;余成武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2015-03-30 - 2017-07-28 - G01C21/2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MCCD的高动态星敏感器,包括成像组件和视频电路;成像组件包括电子倍增图像传感器EMCCD(12)、致冷器(13)、致冷器导热结构(14)、密封腔壳体(18)等;视频电路包括FPGA、高速DAC、高压驱动模块、时钟驱动模块、图像采样模块和致冷器驱动模块;FPGA通过高速DAC和高压驱动模块输出幅值和相位可调的倍增时钟信号至EMCCD,FPGA通过时钟驱动模块输出驱动时钟信号至EMCCD,FPGA输出采样时序信号至图像采样模块,控制图像采样模块采集EMCCD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并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后输出给FPGA,FPGA根据热敏电阻采集的温度输出致冷控制量至致冷器驱动模块,致冷器驱动模块产生相应的致冷电流并输出至致冷
  • 一种基于emccd动态敏感
  • [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膜及其制备方法-CN201810952161.9有效
  • 王富强;程子明;龚大洋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2018-08-21 - 2021-03-02 - C08L33/00
  • 本发明属于辐射致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辐射致冷膜包括基底膜以及分散于基底膜内的辐射体和疏水性纳米粒子,所述辐射体的红外发射峰位于8~13μm的红外辐射波段范围内且至少覆盖本发明利用纳米疏水粒子的高疏水性,使辐射致冷膜具有自清洁效果,避免了因灰尘堆积降低致冷效果的现象。本发明辐射致冷膜在8~13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大,采光性能良好,还能减少物体对其余波段能量的吸收,保证致冷效果。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两种不同粒径大小的辐射体,拓宽了辐射范围,将地面热量最大程度上辐射至外太空,提高了致冷效果。
  •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辐射致冷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CN201810952183.5有效
  • 王富强;程子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2018-08-21 - 2021-09-03 - C09D5/16
  • 本发明属于辐射致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辐射致冷涂层包括底层粘结剂以及覆盖在底层粘结剂上的辐射体和疏水性纳米粒子,所述辐射体的红外发射峰位于8~13μm的红外辐射波段范围内且至少覆盖本发明利用纳米疏水粒子的高疏水性,使辐射致冷涂层具有自清洁效果,避免了因灰尘堆积降低致冷效果的现象。本发明辐射致冷涂层在8~13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大,采光性能良好,还能减少对其余波段能量的吸收,保证致冷效果。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两种不同粒径大小的辐射体,拓宽了辐射范围,将地面热量最大程度辐射至外太空,提高了致冷效果。
  •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辐射致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包含致冷芯片的多模式散热器及其散热方法-CN200610057616.8无效
  • 李宗举;张中扬;甘英弘 - 特奕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06-02-22 - 2007-08-29 - H01L23/34
  • 本发明关于一种包含致冷芯片的多模式散热器及其散热方法,利用多组散热器分别对产生不同的热点进行强制导热,该包含致冷芯片的散热器具有多模式的组合,第一散热器模块包括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散热鳍片具有一热沉底座,该热沉底座同时与热源、致冷芯片贴合;贴设于热源处的致冷芯片,该致冷芯片将热源的热量,由吸热端送至放热端;第二散热器模块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具有一热沉底座,该热沉底座与致冷芯片贴合,藉此结构对中央处理器或绘图加速芯片等热源进行散热的同时,该作为导引散热的致冷芯片也有一散热器模块协助针对致冷芯片的放热端散热,成为多模式的散热方式,使热源(芯片组)产生的热量可藉由两热传途径排出。
  • 包含致冷芯片模式散热器及其散热方法
  • [发明专利]致冷剂循环装置-CN200710154172.4无效
  • 松本兼三;里和哉;山口贤太郎;藤原一昭;山中正司;山崎晴久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2003-08-28 - 2008-04-09 - F25B1/10
  • 一种致冷剂循环装置,该致冷剂循环装置,在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在不设置吸收槽下,可以防止压缩机因液体压缩所造成的损害。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具备电动组件以及被电动组件所驱动的第一与第二旋转压缩组件,被第一旋转压缩组件压缩且排出的致冷剂被压缩以吸入第二旋转压缩组件中,并且排放到气体冷却器中。中间冷却回路,使从第一旋转压缩组件排出的致冷剂,在气体冷却器放热。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使从气体冷却器出来且来自第二旋转压缩组件的致冷剂与蒸发器出来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使气体冷却器出来且在中间冷却回路流动的致冷剂与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出来且来自蒸发器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
  • 致冷循环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