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84988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减震发电装置-CN201620551011.3有效
  • -
  • 2016-06-08 - 2017-01-04 - F16F7/10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减震发电装置,包括减震,所述减震主要包括支撑杆、弹性元件和防尘罩,述防尘罩内设置弹性元件和支撑杆,支撑杆和防尘罩可以相对运动,电感机构设置在减震的上部,且所述电感机构处于防尘罩内、缓冲弹簧,所述固定套管依次穿过设置在壳体内的磁体固定台、缓冲弹簧,所述磁体固定台上设置有永磁体,且永磁体与磁体固定台之间留有环形容腔,所述壳体的端盖上对应环形容腔固定设置线圈,线圈的电流引出端接控制。本实用新型能将减震往复运动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安装和检修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 一种车载减震器发电装置
  • [实用新型]减震性能测试试验台-CN201020645398.1有效
  • 刘爱红;于平;张冰蔚;朱鹏程;龚双林 - 江苏明星减震器有限公司
  • 2010-12-07 - 2011-08-24 - G01M17/04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摩托车前减震性能的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同步电机(1)作为激振动力源,将电机(1)安装在试验台横梁(2)的上方,并通过传送系统(3)带动直杆(4)运动,直杆(4)穿过横梁(2),力传感(5)固定在直杆(4)上,位移传感(6)与前减震(7)连接,控制台(8)用于控制前减震(7)的安装角度。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台采用机械式的激振结构,构造简单、易于控制,而且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可以获得减震在极低速运动情况下的数据,利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减震器性能测试试验台
  • [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电磁悬挂系统-CN201310713464.2有效
  • 周成水 - 浙江玛斯特汽配有限公司
  • 2013-12-21 - 2014-04-02 - F16F9/5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电磁悬挂系统,包括稳定杆、减震、螺旋弹簧、下摆臂总成、扭杆和车轮骨架,所述车轮骨架上安装有下摆臂总成和减震,所述扭杆采用半轴与车轮骨架相连接,所述减震上设有安装架,减震内设有电磁活塞,所述螺旋弹簧位于安装架内,稳定杆采用连杆与安装架相连接,稳定杆上设有第一电磁线圈和位移传感减震和稳定杆内还装有磁流变液流体。本发明采用了可以通过电磁的强弱来调节自身阻尼的减震和稳定杆,从而精确地控制悬挂系统的阻尼,使悬挂系统适应当前的路况和驾驶需求,使汽车兼具舒适性和运动性。
  • 一种调节电磁悬挂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电磁悬挂系统-CN201320849492.2有效
  • 周成水 - 浙江玛斯特汽配有限公司
  • 2013-12-21 - 2014-06-25 - F16F9/53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电磁悬挂系统,包括稳定杆、减震、螺旋弹簧、下摆臂总成、扭杆和车轮骨架,所述车轮骨架上安装有下摆臂总成和减震,所述扭杆采用半轴与车轮骨架相连接,所述减震上设有安装架,减震内设有电磁活塞,所述螺旋弹簧位于安装架内,稳定杆采用连杆与安装架相连接,稳定杆上设有第一电磁线圈和位移传感减震和稳定杆内还装有磁流变液流体。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以通过电磁的强弱来调节自身阻尼的减震和稳定杆,从而精确地控制悬挂系统的阻尼,使悬挂系统适应当前的路况和驾驶需求,使汽车兼具舒适性和运动性。
  • 一种调节电磁悬挂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前后轮可同步升降的减震小车底盘-CN201910269475.3有效
  • 张敏;刘文辉;叶伟;谢威;丁香港 - 南京工程学院
  • 2019-04-04 - 2023-08-04 - B60G17/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后轮可同步升降的减震小车底盘,包括底盘,底盘的中部凹形板上固定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升降传动机构与左右升降架间的齿轮齿条配合带动左右升降架作升降运动,左右升降架的前后端均安装有减震减震的下端固定于活动架上,活动架可转动地连接于“工”型框架的四角处且活动架的外端安装有车轮,左升降架和右升降架通过减震牵引活动架转动而带动四个车轮同步升降运动。本发明利用变速箱采用小功率的伺服电机控制底盘升降运动、定位精度高,后轮采用平衡车车轮,可由自身的驱动驱动行驶,前轮采用万向轮,可由后轮带动行驶,转向灵活,节约成本,四个车轮上分别安装减震,可保护小车平稳通过陡坡或凹坑
  • 一种后轮同步升降减震小车底盘
  • [发明专利]一种主动悬架及其应用-CN202211607356.2在审
  • 倪涛;杨凯强 - 燕山大学
  • 2022-12-14 - 2023-04-14 - B60G13/00
  • 现有的主动悬架基本使用空气弹簧减震或电磁减震,其成本高,很难普及使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悬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车架、伺服动作、连接件、减震和悬架摆臂,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悬架摆臂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伺服动作通过带动连接件和减震而带动悬架摆臂进行运动。伺服作动成本更低,而且可单独更换伺服作动,维修成本低。
  • 一种主动悬架及其应用
  • [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在整车动力学模型中的建模方法-CN202310607170.5在审
  • 荣兵;李欣;唐龙川;米文亮 -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 2023-05-26 - 2023-08-15 - G06F30/17
  • 本发明公开了减震在整车动力学模型中的建模方法,本发明减震在整车动力学模型中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动力学分析软件中对减震各部件拆分建模;步骤2:活塞杆和活塞之间采用衬套进行连接;步骤3:活塞与储油外筒之间采用球副连接;步骤4:储油外筒和导向机构及油封之间采用衬套进行连接;步骤5、导向机构及油封与活塞杆之间采用圆柱副连接;步骤6:活塞与导向机构及油封之间建立减震阻尼特性。本发明减震在整车动力学模型中的建模方法,正确反应减震内部运动关系的同时,可以精确分析各部件的静载载荷和动态载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减震器整车动力学模型中的建模方法
  • [实用新型]悬置支座和车辆-CN201420450512.3有效
  • 秦培敏;李合东;王军亮;张启军;矫立洋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8-11 - 2015-01-14 - B62D33/1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支座和车辆,悬置支座包括支座主体(1)、可接近或远离所述支座主体的顶部移动的托架(2)以及位于该支座主体和所述托架之间的减震(3),所述悬置支座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托架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4),所述减震安装在所述支座主体的侧部,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支座主体的顶部。因此,限位机构通过对托架的运动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得托架接近和远离支座主体的移动不超过减震的工作行程,从而避免减震发生过载失效的问题,减震的寿命较高,另外由于减震安装在支座主体的侧部,限位结构安装在支座主体的顶部
  • 悬置支座车辆
  • [实用新型]一种减震组件及车辆-CN201520952849.9有效
  • 刘观钦;蒋柏林;王刚;吕高峰;叶文周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2015-11-26 - 2016-04-27 - F16F13/06
  •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和缓冲体,所述缓冲体套设在减震的活塞杆上,所述缓冲体与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缓冲体靠近减震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体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由于缓冲体与减震缸体固定连接,且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缓冲体不需要随活塞杆上下运动,当缓冲体受到挤压变形时,空气可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中顺畅流出,因此不会产生口哨声;另外,由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减震组件。
  • 一种减震器组件车辆
  • [实用新型]一种减震组件及车辆-CN201520952864.3有效
  • 刘观钦;蒋柏林;王刚;吕高峰;叶文周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2015-11-26 - 2016-04-27 - F16F9/32
  • 一种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和缓冲体,所述缓冲体套设在减震的活塞杆上,所述缓冲体与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缓冲体靠近减震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由于缓冲体与减震缸体固定连接,且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缓冲体不需要随活塞杆上下运动,当缓冲体受到挤压变形时,空气可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中顺畅流出,因此不会产生口哨声;另外,由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同时,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减震组件。
  • 一种减震器组件车辆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