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63388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反应系统和分流器-CN200980118432.X无效
  • R·H·W·穆尼恩;E·R·博登斯塔夫;M·斯米特 - 阿凡田控股有限公司
  • 2009-05-26 - 2011-06-01 - G05D7/06
  • 该毛细管单元包括:-单元入口,用于接收流体,-单元出口,用于释放所述流体,-毛细管,该毛细管布置在该单元入口和该单元出口之间,从而所述流体流通过该毛细管,-加热器和/或冷却器,用于调节毛细管的温度,从而影响通过所述毛细管的流体的流速,-外壳,用于至少容纳所述毛细管单元的毛细管以及加热器和/或冷却器,该外壳为毛细管提供热绝缘,-流传感器,用于测量通过该毛细管单元的流体的流速,该流传感器布置在该外壳的内部或外部毛细管单元结合有或进一步具有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次级流体的流速,该调节单元包括温度控制装置,该温度控制装置响应于由该毛细管单元的流传感器测量的流速分别控制每个毛细管单元的加热器和/或冷却器。
  • 反应系统分流器
  • [发明专利]机动车的冷却回路装置-CN202011405865.8在审
  • M·迪德里希;S·卢克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2020-12-04 - 2021-06-08 - F01P11/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冷却回路装置,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却回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回路带有流体管路以及用于将流体输送通过至少一个流体管路的泵,其中第一冷却回路至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相互并联连结且经由共同的分支件在流体技术上与泵连接,其中分支件至少具有带有最小的第一通横截面的第一接头、带有最小的第二通横截面的第二接头以及带有最小的第三通横截面的第三接头,其中接头在分支件内分别经由用于流体的流动路径相互连接,其中分支件经由第一接头与泵连接、经由第二接头与第一冷却回路的第一部分连接且经由第三接头与第一冷却回路的第二部分连接,其中至少第二通横截面和第三通横截面的大小不同。
  • 机动车冷却回路装置
  • [发明专利]冷却集成的碳化硅模块及其制备方法、芯片的改造方法-CN202310489547.1在审
  • 吴赞;唐苇羽;盛况 -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 2023-04-28 - 2023-09-12 - H01L23/473
  •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集成的碳化硅模块及其制备方法、芯片的改造方法,冷却集成的碳化硅模块包括:DBC板,包括覆铜层,覆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密封层及歧管层,密封层开设有进液孔、出液孔、第一流体槽,歧管层包括歧管状的第二流体槽,第二流体槽与进液孔、出液孔、第一流体槽相连通;芯片,包括衬底及漏极,衬底具有微道,且与漏极欧姆接触,芯片封装于DBC板,且微道与第一流体槽相连通;芯片的换热途径仅包括漏极有源区‑微道‑冷却液体,换热途径较短,显著缩减漏极有源区至冷却流体之间的总热阻,并且由于微通道的冷却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率较高,有效带走芯片热量,以使得芯片能够快速降温,大幅度提高冷却集成的碳化硅模块的散热能力。
  • 冷却集成碳化硅模块及其制备方法芯片改造
  • [发明专利]管状增压空气冷却-CN200480038369.6有效
  • A·K·吴;B·E·奇德尔;E·卢维索托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2004-11-15 - 2007-01-17 - F28D7/00
  • 一种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芯体,其包括同心内外管,所述内外管提供了用于流体流动的轴向延伸的环形通道,其中所述流体优选为液体冷却剂。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位于轴向环形通道的端部处。用于流体流动的至少一个周向流体道被设于外管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流体优选为空气。每一周向道设有波纹状条形翅片,该翅片包括若干列波纹状皱折。芯体与外壳体一起形成了热交换器。该壳体具有用于流体流经周向道的进口和出口。还披露了其它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适用于使用三种流体,并且通过在壳体中设置冷却剂通道可提供附加的冷却能力。
  • 管状增压空气冷却器
  • [发明专利]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CN202310018464.4在审
  • 陈诚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1-06 - 2023-06-06 - H01M10/613
  •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该液冷板组件包括:液冷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冷却通道;第一集流体,设于液冷板的第一端,且形成有第一集腔和第二集腔,第一集腔与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集腔与另一部分冷却通道的一端连通,且第一集流体还集成有与第一集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与第二集腔连通的第二出液口;以及第二集流体,设于液冷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形成有第三集腔,第三集腔与多个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该液冷板组件能够简化第二集流体结构,减小其体积,提高整个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
  • 液冷板组件冷却系统电池车辆
  • [实用新型]液冷板、液冷系统以及电池包-CN202223184041.X有效
  • 杨重科;冯帅;韩建允 - 华人运通(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1-29 - 2023-08-04 - H01M10/613
  •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板、液冷系统以及电池包,其中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其内部设有冷却腔;第一集组件,其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体内设置有第一集腔,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一集腔内部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集腔相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口;第二集组件,其包括第二集流体以及第二集流管,第二集流体内设置有第二集腔,第二集流管位于第二集腔内部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集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口。本方案中相邻的液冷板之间能够通过第一集流管进行快速连接,而且还可确保冷却液均匀的分配至各个液冷板中,进而确保各个液冷板中冷却液流量的一致性,提高电池的冷却均匀性。
  • 液冷板系统以及电池
  • [发明专利]机架组件和用于控制机架组件的冷却流体的方法-CN202211043423.2在审
  • 阿里·谢哈德;穆罕默德·海纳诺;哈德里安·博迪安;亨里克·克拉巴 - OVH公司
  • 2022-08-29 - 2023-03-03 - H05K5/02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机架组件以及对机架组件的冷却流体进行控制的方法。该机架组件包括:容纳发热部件的机架框架;限定第一内部流体导管的热交换器;连接至发热部件的液体冷却块,液体冷却块均限定有第二内部流体导管,第二内部流体导管与第一内部流体导管热连接;独立于机架组件外部的任何冷却流体源的冷却环路,冷却环路包括第一内部流体导管和第二内部流体导管,冷却环路将来自第二内部流体导管的热传递至第一内部流体导管;和流体补偿系统,流体补偿系统包括:流体连接至冷却环路的贮存器;以及致动装置,致动装置用于迫使冷却流体从贮存器冷却环路,以补偿冷却环路中的冷却流体的损失。
  • 机架组件用于控制冷却流体方法
  • [发明专利]吸收式制冷机-CN202110313794.7在审
  • 青山淳 -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2021-03-24 - 2021-10-19 - F25B15/02
  • 本发明提供简化冷却抽气装置的驱动液的结构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1)具备:蒸发器(20),在内部具有供冷却对象流体(C)流动的冷却对象流体路(21),从在冷却对象流体路中流动的冷却对象流体夺取制冷剂液(Vf)蒸发而成为制冷剂蒸气(Ve)时所需的蒸发潜热,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吸收器(10),导入在蒸发器(20)中产生的制冷剂蒸气并使吸收液(Sa)吸收;抽气装置(51),对吸收器(10)内的不凝性气体(Ng)抽气,构成为将吸收器(10)内的吸收液(S)作为驱动液(Sd)导入并使其通过,吸引不凝性气体(Ng);驱动液冷却部(52),借助蒸发器(20)的制冷剂V来冷却向抽气装置(51)导入的驱动液(Sd)。
  • 吸收制冷机
  • [实用新型]吸收式制冷机-CN202120600914.7有效
  • 青山淳 -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 2021-03-24 - 2021-12-03 - F25B15/02
  • 本实用新型提供简化冷却抽气装置的驱动液的结构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1)具备:蒸发器(20),在内部具有供冷却对象流体(C)流动的冷却对象流体路(21),从在冷却对象流体路中流动的冷却对象流体夺取制冷剂液(Vf)蒸发而成为制冷剂蒸气(Ve)时所需的蒸发潜热,对冷却对象流体进行冷却;吸收器(10),导入在蒸发器(20)中产生的制冷剂蒸气并使吸收液(Sa)吸收;抽气装置(51),对吸收器(10)内的不凝性气体(Ng)抽气,构成为将吸收器(10)内的吸收液(S)作为驱动液(Sd)导入并使其通过,吸引不凝性气体(Ng);驱动液冷却部(52),借助蒸发器(20)的制冷剂V来冷却向抽气装置(51)导入的驱动液(Sd)。
  • 吸收制冷机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