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54467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冷却控制系统-CN202320444427.5有效
  • 张双全;曹艳婷;周伟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2023-03-06 - 2023-08-15 - B60K11/0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冷却控制系统,包括: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发动机冷却散热子系统;对电控电驱动子系统进行散热的电动冷却散热子系统;对发动机冷却散热子系统冷却管道中冷却水进行温度测量的第一水温传感器;对电动冷却散热子系统冷却管道中冷却水进行温度测量的第二水温传感器;与第一水温传感器和第二水温传感器均相连,根据第一水温传感器测得的第一水温和第二水温传感器测得的第二水温对发动机冷却散热子系统和电动冷却散热子系统进行隔离或连通控制的电控水阀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合动力车辆冷却控制系统,避免了过多的散热富余,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冷却控制系统
  • [实用新型]自循环U型热管节能控温空调系统-CN202320052471.1有效
  • 李闯 - 维克(天津)有限公司
  • 2023-01-09 - 2023-06-30 - F24F5/0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循环U型热管节能控温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体、冷却系统、热管子系统、供风温度控制系统和空气流动系统冷却系统设置在空调箱体内;冷却系统内部通过热管子系统连接;供风温度控制系统与空气流动系统连接,供风温度控制系统与通过热管子系统冷却系统连接。冷却系统包括若干个外循环热管子系统和若干个内循环热管子系统,外循环热管子系统通过热管子系统与供风温度控制系统连接;内循环热管子系统通过热管子系统与供风温度控制系统连接;外循环热管子系统、内循环热管子系统依次设置在空调箱体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循环U型热管节能控温空调系统,实现高效节能的降温除湿再热过程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
  • 循环热管节能空调系统
  • [发明专利]冷却系统和方法-CN200580042255.3有效
  • 莱维·坎贝尔;朱兆凡;迈克尔·埃尔斯沃斯;马德胡苏丹·英加尔;罗格·施米德;罗伯特·西蒙斯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2005-12-07 - 2007-12-19 - H05K7/20
  • 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机架中的一个或多个子系统冷却方法。该冷却方法采用冷却剂分配单元(100)和热耗散单元(195)。冷却剂分配单元具有第一换热器(114)、第一冷却回路(116、117)和第二冷却回路(122,123)。第一冷却回路使设备冷却剂通过第一换热器,而且第二冷却回路将系统冷却剂提供给电子子系统,并且在第一换热器中将热量从子系统排出到设备冷却剂。热耗散单元(195)与该电子子系统相关联,并且包括第二换热器(160)、第二冷却回路(122,123)、和第三冷却回路(170)。第二冷却回路将系统冷却剂提供给第二换热器,而且第三冷却回路循环在该电子子系统内的受调节冷却剂,并且在第二换热器中将热量从电子子系统排出到系统冷却剂。
  • 冷却系统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跨季节蓄冷的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CN201911150388.2有效
  • 韩宗伟;曾一鸣;叶彧维 - 东北大学
  • 2019-11-21 - 2021-05-04 - F24F5/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跨季节蓄冷的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制冷系统包括蓄冷子系统冷却子系统以及控制子系统,控制子系统连接蓄冷子系统冷却子系统。蓄冷子系统包括自然冷却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以及地埋管换热器。蓄冷子系统用于获取自然冷源中的冷量的同时将冷量储存于土壤中;冷却子系统用于获取蓄冷子系统中的冷量,而后将冷量输出给用户;满足本季节制冷需要的同时将自然冷源储存并跨季节使用,有效的降低了自然能源匮乏的情况下的制冷能耗;通过控制子系统实施监测和控制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制冷系统选择最优的运行模式,更进一步地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能耗。
  • 一种基于季节制冷系统制冷方法
  • [发明专利]基于LNG冷能的氨源充注系统-CN201810321223.6有效
  • 王丽伟;王紫璇;董浩晖;高鹏;王如竹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8-04-11 - 2020-06-12 - B01D53/9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NG冷能的氨源充注系统,包含LNG膨胀加热循环子系统(1)、恒温循环子系统以及冷却循环子系统;所述恒温循环子系统包含第一恒温换热管(12)与第二恒温换热管(13);冷却循环子系统包含冷却换热管(14)、冷却筒(7)以及冷却罐;所述第一恒温换热管(12)安装在LNG膨胀加热循环子系统(1)中;所述第二恒温换热管(13)安装在冷却罐中;所述冷却换热管(14)安装在冷却筒(7)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冷却罐,多个冷却罐之间并联连接。
  • 基于lng氨源充注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塔顶余热回收利用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CN202210301827.0有效
  • 陈清林;范闪闪;胡建清;张冰剑;何畅 - 中山大学
  • 2022-03-25 - 2023-02-03 - F25B15/06
  •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塔顶余热回收利用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冷却系统包括制冷子系统冷却子系统、控制系统,制冷子系统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通过热交换回路形成循环回路;还包括冷凝通路和换热通路,发生器还依次通过冷凝通路、换热通路后与吸收器相连通;冷却子系统包括设于发生器内的第一换热器,还包括冷却通路;第一换热器的入口用于与精馏塔相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出口通过冷却通路与换热通路相连通;控制系统包括热交换控制子系统、冷凝控制子系统冷却控制子系统、控制器。本发明代替循环水冷却工艺物流,能够对精馏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达到既回收利用低温余热,又节约循环水的目标。
  • 一种塔顶余热回收利用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冷却系统-CN202110168382.9在审
  • 唐辉;盛美玲;丘锦萌;吴松畔;李凌杰;李洁垚 -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 2021-02-07 - 2022-08-16 - G21C15/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冷却系统,应用于核电站,所述核电站包括安全壳和反应堆压力容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设置于所述安全壳内,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上设置有热管段和冷管段,所述核电站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子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子系统位于所述安全壳内,且所述第一冷却子系统与所述热管段和/或所述冷管段连通;第二冷却子系统,所述第二冷却子系统位于所述安全壳外,且所述第二冷却子系统分别与所述热管段和所述冷管段连通。本发明实施例简化了对反应堆进行冷却的控制方式,且使得控制方式更加可靠和稳定。
  • 一种核电站冷却系统
  • [发明专利]散热循环系统-CN201710477148.8有效
  • 毛之成;傅彦钧;张志鸿;魏钊科;张力文;刘敬堂;詹弘州 -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 2017-06-21 - 2020-04-03 - H05K7/20
  • 一种散热循环系统,包括有天然气循环子系统、用于散热的电子设备冷却子系统、连接在所述天然气循环子系统与所述电子设备冷却子系统之间的蓄水池、连接所述蓄水池的高温侧热交换器及连接所述天然气循环子系统的储冰系统,所述天然气循环子系统排出的冷源用于排放于蓄水池中而作为所述高温侧热交换器需要的冷源,所述储冰系统用于存储所述天然气循环子系统排出的冷源的冷量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述电子设备冷却子系统排出的冷却水流经所述高温侧热交换器而作为所述高温侧热交换器需要的热源,从而使所述天然气循环子系统与电子设备冷却子系统通过所述高温侧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
  • 散热循环系统
  • [发明专利]氨水扩散吸收式冷冻系统与方法-CN201811612610.1有效
  • 杜帅;王紫璇;王如竹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8-12-27 - 2020-11-06 - F25B1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水扩散吸收式冷冻系统与方法,所述氨水扩散吸收式冷冻系统包含加热子系统冷却子系统、制冷子系统以及动力泵;动力泵的进口分别连接至加热子系统、制冷子系统,动力泵的出口分别连接至加热子系统冷却子系统;所述加热子系统与制冷子系统通过设置的制冷剂管道相连;冷却子系统与制冷子系统通过设置的吸收剂管道相连。本发明采用S字型小管径不锈钢管束换热器、多种内热回收方式、主动式热管废气取热技术、预冷溶液冷凝吸收技术和气体引射技术,提高系统热效率,减小系统体积,并实现系统热输入稳定、耐腐蚀和抗摇摆震动。
  • 氨水扩散吸收冷冻系统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