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流化床脱挥发器和锅炉的联合循环发电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96624.6 申请日: 1996-08-29
公开(公告)号: CN1194680A 公开(公告)日: 1998-09-30
发明(设计)人: J·W·洛勒 申请(专利权)人: J·W·洛勒
主分类号: F01K23/06 分类号: F01K23/06;F02C3/28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顾峻峰
地址: 美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经济的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和工艺。该系统利用一个可借助再循环的煤挥发物来流化沸腾的循环流化床(CFB)煤脱挥发器。该脱挥发器由来自于一传统的燃烧脱挥发煤(炭)的CFB锅炉的热床层物料间接加热。该CFB锅炉由燃气透平废气来流化沸腾。通过同时或连续地借助(1)燃气透平废气(同流换热器)、(2)从脱挥发器排出的热煤挥发物、(3)煤炭CFB锅炉的热床层物料(具有一外部或内部热交换器)以及(4)CFB锅炉烟道气体,对燃气透平压缩机排放气体进行预热,就可使高效/低投资的Brayton循环(燃气透平)的发电量与低效/高投资的Rankine循环(蒸汽透平)的发电量之比值最大化。所述的工艺和方法可以生产出具有高热值(~500Btu/SCF)的热裂化的清洁产品气体,并能在无需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可靠地用于为天然气设计的燃气透平。高热值的产品气体还可减小清洁燃料气体所需要的体积以及燃料气体的显热损失。
搜索关键词: 带有 流化床 挥发 锅炉 联合 循环 发电厂
【主权项】:
1.一种利用挥发性含碳给料发电的方法,包括:a.提供第一和第二个全携带流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区,一传热物料回路经过其中连续循环,并且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流化气体流化;b.将一种挥发性含碳给料引入所述第一全携带流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区;c.用所述传热物料加热所述挥发性含碳给料,加热足够一段时间以生产出由部分热裂的挥发性物质组成的气体产品和基本上脱挥发的给料,所述传热物料以约为1000°F和2400°F之间的第一温度进入第一反应区,由于所述第一反应区的吸热作用,所述传热物料以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移出所述反应区;d.将所述基本上脱挥发的给料和所述传热物料与所述气体产物分离;e.将由步骤d所获得的所述基本脱挥发给料和所述传热物料与作为所述第二种流体气体的一种含氧透平废气一起引入第二全携带流循环流化床反应区;f.在有所述含氧透平废气的情况下,以高于所述第一全携带流循环流化反应区温度之上的温度对所述基本脱挥发给料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经过一段时间以使基本脱挥发给料充分燃烧燃烧,生产出一种燃料气体,使用于燃气透平的压缩空气进气预热,生成传送到一蒸汽透平的高压蒸汽而产生电能和使第二温度的所述传热物料温度升高到与所述第一温度相同或更高;g.将在步骤f中升温的传热物料分离并且将一部分所述升温传热物料传送到所述第一反应区;h.将由步骤d生成的一部分所述产品气体压缩并且形成一压缩产品气体;i.提供来自一燃气透平压缩机的压缩空气;j.将所述压缩产品气体和所述压缩空气引入一燃气透平燃烧器,使所述压缩产品气体和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燃气透平中燃烧,从而产生能量和温度至少在约800°F至1200°F的含氧透平废气;以及k.使步骤j的所述含氧透平废气作为所述第二流化气体再循环到所述第二全携带流循环流化反应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W·洛勒,未经J·W·洛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619662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内燃机热能回收装置-202320426631.4
  • 褚丽新;姜涛 - 沈阳晟宇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3-09 - 2023-10-20 - F01K23/0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热能回收装置,包括机仓以及高压气罐,所述机仓内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设有排气歧管以及与排气歧管连接的排气管,所述排气歧管以及排气管外侧设置有第一夹层,所述高压气罐外侧包覆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与所述第二夹层之间设有回流组件,所述高压气罐与气动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本装置利用导热介质把热能收集储存转化为动能,或把热能通过介质加热高压气体,使其能量倍增,此能量通过各组件相互配合回馈至原发动机,增强输出动力,辅助发动机共同驱动车辆行驶,以达到节能减排作用,使用方便。
  • 模块化制氧机-201880092179.4
  • 洪承勋 - 普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 2018-04-05 - 2023-06-23 - F01K2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罐组件,其多个罐组合而成;下部管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罐组件的下部并具有向所述罐组件供应空气并排放氮气的管;以及上部管组件,其设置在罐组件上部并具有用于排放由所述罐组件产生的氧气的管,其中,所述罐组件包括:多个床,每个床由一对氧气收集罐构成;空气罐,其存储要供应到氧气收集罐的空气;以及氧气罐,其从氧气收集罐接收并存储氧气,其中,所述下部管组件包括:歧管,其内部形成多个流道;以及多个阀,其与床数量一样多地连接于所述歧管。
  • 利用冷能的系统-202211612308.2
  • 李迈克尔明燮 - 赛创尼克株式会社
  • 2017-07-06 - 2023-05-30 - F01K23/06
  •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能利用系统,包括:燃料存储箱,存储液化燃料;重整器,从存储至所述燃料存储箱的液化燃料生成的闪蒸汽提取重整气体;重整气体液化设备,将从所述重整器传输的所述重整气体液化而生成液化重整气体;热交换器,将包含于从所述燃料存储箱传输的所述液化燃料与从所述重整气体液化设备传输的所述液化重整气体的冷能作为制冷剂传输;一个或两个以上超导设备;及制冷剂管路,将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热交换器供应至所述重整气体液化设备或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超导设备,其中,所述重整气体液化设备,或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超导设备利用包含于所述制冷剂的冷能而在超导状态下运行。
  • 热力发动机-202211072135.X
  • 安东尼·保罗·罗斯基利;安德鲁·约翰·斯莫尔博恩 - 杜伦大学
  • 2018-01-26 - 2023-01-06 - F01K23/06
  •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力发动机(100)。在一个实施例中,热力发动机(100)包括压缩机(10a、10b、11);膨胀器(20a、20b、21);反应器(40),在反应器中,工作流体中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可以相互反应,反应器(40)布置在压缩机(10a、10b、11)和膨胀器(20a、20b、21)之间;以及冷凝器(50),用于冷凝工作流体中的气体,冷凝器布置在膨胀器(20a、20b、21)和压缩机(10a、10b、11)之间。还提供了一种操作热力发动机的方法。
  • 基于汽车内燃机冷却循环回路的发电系统及其CFD仿真优化方法-202011107776.5
  • 胡超群;石秀勇 - 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 2020-10-16 - 2022-12-30 - F01K23/06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汽车内燃机冷却循环回路的发电系统及其CFD仿真优化方法,发电系统包括内燃机冷却循环回路、发电循环回路和预热‑冷却循环回路,内燃机冷却循环回路提供热动力,预热‑冷却循环回路增强所述内燃机冷却循环回路冷却效果,同时为发电循环回路提供初始动力,发电循环回路通过工质驱动膨胀机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CFD仿真优化方法是通过设计发电系统的实际管道结构,建立几何和数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实现最优结构下,内燃机冷却效果最好,发电效率最佳。本发明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使汽车内燃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通过利用CFD仿真优化方法减少设计成本,能较便捷的完成系统实际布置方案的设计。
  • 多模式船舶主机余热利用系统及运行方法-202011336551.7
  • 张强;赵永杰;骆泽威 - 江苏科技大学
  • 2020-11-25 - 2022-09-09 - F01K23/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船舶主机余热利用系统及运行方法,该余热系统采用环保的二氧化碳为单一工质,以船舶主机排出的废气为热源,通过调节模式转换阀,系统可在超临界布雷顿循环、跨临界朗肯循环和喷射制冷循环三种工作模式下进行转换和组合,将主机排出的废气余热转换为电能、热能和冷能。本发明可根据船舶运行海域温度的变化情况和用户对能量的需求,灵活调整系统电能、冷能和热能输出量的大小和类型,即合理利用不同品位的能量,又实现余热利用系统不同种类输出能的解耦,达到了船舶主机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 能量回收装置-202080089065.1
  • 亚历山大·许德罗 - 曼卡车和巴士欧洲股份公司
  • 2020-12-07 - 2022-08-02 - F01K2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回收装置,其包括驱动器(10)和用于利用来自驱动器(10)的废热的流体回路(12)。工作流体在流体回路(12)中循环。流体回路(12)包括热耦合到驱动器(10)以将来自驱动器(10)的废热传递到工作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16)、膨胀机(18)和绕过膨胀机(18)并且其中布置有第二热交换器(22)的膨胀机旁路(20)。
  • 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202010196956.9
  • 王轩;田华;舒歌群;王瑞 - 天津大学
  • 2020-03-19 - 2022-05-10 - F01K23/06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其中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内燃机缸体,烟气换热器,膨胀机,增压空气预热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冷却单元,增压单元以及工质罐,所述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超临界/亚临界CO2作为循环工质。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亚临界CO2充分回收内燃机内的多种不同品质的热源,诸如烟气,缸套水以及增压空气的余热,结构简单,采用的循环介质经济性好,能够有效提升余热回收效率。
  • 一种适用于再生冷却爆震燃烧室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201911262306.3
  • 姜俞光;周启林;张晋;范玮 - 西北工业大学
  • 2019-12-11 - 2022-04-22 - F01K23/06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再生冷却爆震燃烧室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燃油箱、增压泵、爆震燃烧室壁面、第一、二、三级再生冷却通道、涡轮机、压缩机、第一、二级加热器、辅助加热器、励磁发电机、回热器、冷却器、燃油喷嘴及电控单元。本系统通过采用级间放热的轴向三级再生冷却方法,充分利用超临界态碳氢燃料放热与二氧化碳吸热良好的过程匹配,降低传热不可逆损失,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循环高效稳定的提供高温热源的同时,显著提高再生冷却能力;此外,系统以空气及部分碳氢燃料作为发电循环的冷却介质,提供二氧化碳拟临界温度附近冷源条件,降低循环压缩功耗,回收利用循环冷却释热,实现系统更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202080053368.8
  • M·格伦斯威格;G·格拉夫;H·西斯尔;D·科斯尼 -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
  • 2020-07-22 - 2022-03-18 - F01K2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每个气缸具有至少一个气体交换气开口:该内燃机具有至少一个燃料喷射器、具有带有废气涡轮机(72)和压缩机(71)的至少一个废气涡轮增压器(7),其中,内燃机(1)的排气系统(3)和/或废气再循环系统(6)的废气热量借助按照有机朗肯循环(ORC)工作的余热回收设备(5)进行回收。为了改善整体热学效率(BTE1+5)而提出在至少一个所定义的工作点中以下列参数组合来运行内燃机(1):‑21至23之间的压缩比(CR);‑在整个发动机特性曲线图中,为至少250巴、优选地为250巴至270巴之间的峰值燃烧压力(P_MX);‑至少90%的容积效率(λl);在0至1.6之间的气缸中的涡流比(RS);至少一个气体交换开口的流量系数(Kv):至少0.068;‑燃料注射器的最大喷射压力:至少2500巴;在燃料喷射压力为100巴的情况下测得的,对于每100kW额定功率,燃料喷射器的比喷嘴流量为700‑1200毫升/60秒;‑最大废气涡轮增压器效率:至少60%,优选地至少65%;‑在内燃机(1)的热学效率(BTE)的最佳工作点时开始燃料的主喷射,使得燃烧重心(MFB50%)位于点火的止点(ATDC)之后约6°至12°,优选地为8°至10°的曲轴角(KW)。
  • 一种用于内燃机组余热发电的综合冷却系统-202121991571.8
  • 袁志发;郑明奇 - 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2021-08-24 - 2021-12-28 - F01K23/06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组余热发电的综合冷却系统,包括内燃机组、ORC发电系统、热源水管道、冷却水管道和水冷设备;所述热源水管道包括热源水出水管道和热源水回水管道;所述冷却水管道包括冷却水出水管道和冷却水回水管道;所述内燃机组的热源水出口通过热源水出水管道分别与ORC发电系统和水冷设备的入口连接,所述ORC发电系统和水冷设备的出口分别通过热源水回水管道与内燃机组的热源水入口连接;所述ORC发电系统通过冷却水出水管道与水冷设备的入口连接,所述水冷设备的出口通过冷却水回水管道与ORC发电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系统的自耗电,提高发电效率,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 内燃机型联合循环动力装置-202110868038.0
  • 李鸿瑞;李华玉 - 李华玉
  • 2021-07-23 - 2021-11-23 - F01K23/06
  •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型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内燃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和内燃机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内燃机型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用于探测热回收系统中未密封位置的方法-201780044737.5
  • M·格伦斯威格;S·马勒尔;M·泰勒 - AVL里斯脱有限公司;菲亚特工业股份公司;依维柯股份公司
  • 2017-07-12 - 2021-10-01 - F01K2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探测机动车的内燃机(1)的热回收系统(12;12a)中的未密封位置的方法。热回收系统具有至少一种工作介质、具体是可燃的工作介质和工作介质回路(13;3a),该工作介质回路具有至少一个蒸发器、泵和至少一个膨胀机(16;16a),其中,内燃机(1)的废气流经蒸发器(14;14a)。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能够尽可能简单地、较早且可靠地探测在热回收系统的蒸发器中的泄漏。该目的这样实现:至少一个NH3传感器在废气流动路径(2)中布置在蒸发器下游,并且由NH3传感器(20;20a)对在废气流动路径中的废气进行测量。优选地在执行合理性检查之后,出现至少一个异常高的NH3测量值意味着蒸发器的泄漏。
  • 基于复合电源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201811292611.2
  • 童亮;许永红;刘荣;任继愈;党瑾希;万斌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2018-11-01 - 2021-07-09 - F01K23/06
  • 基于复合电源系统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属于节能减排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集成单元作为热电转换装置,并基于复合电源系统设计了一套新型的车用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将发动机排气能转化成高品位的电能,并通过复合电源系统用于驱动电机。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燃油消耗量、减少CO2和污染物排放,同时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满足了车载动力电源对高能量、大功率的要求。
  • 热能回收系统及搭载该热能回收系统的船舶-201810650516.9
  • 田中祐治;福原一德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2018-06-22 - 2021-03-16 - F01K23/06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回收效率的热能回收系统。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具备发动机(10)、增压器(20)、空气冷却装置(30)、冷却器(40)、第1循环流路(50)、第2循环流路(60)、第1热交换部(71)、第2热交换部(72)、膨胀机(73)、动力回收机(74)和控制部(90),所述控制部在第2温度比第1温度大时,调整工作介质向第1热交换部的流入量,以使在第2热交换部与膨胀机之间的部位处流动的工作介质的过热度成为规定范围,并且在第2温度是第1温度以下时,使第2热交换部中的热交换停止,并调整工作介质向第1热交换部的流入量,以使在第1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的部位处流动的工作介质的过热度成为规定范围。
  • 搭载有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内燃设备-201810696780.6
  • 足立成人;成川裕;西村和真;高桥和雄;松田治幸;荒平一也;森下泰辅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2018-06-29 - 2021-03-16 - F01K23/06
  •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动力回收机中的动力的回收量稳定的搭载有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内燃设备。一种搭载有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内燃设备,具备发动机(10)、增压器(20)、蒸发器(42)、膨胀机(44)、动力回收机(46)、冷凝器(48)、泵(50)和控制部(60);控制部(60)具有:调整部(62),对应于向蒸发器(42)流入的增压空气的热量的增减而使工作介质向蒸发器(42)的流入量增减;温度变化检测部(64),在向蒸发器(42)流入的增压空气的温度的规定期间中的变化度成为阈值以上时,输出表示该情况的温度变化信号;调整部(62)在接收到下降信号时,将工作介质向蒸发器(42)的流入量维持为比接收到下降信号时的流入量少且为恒定的量的低恒定量。
  • 具有集成ORC的驱动装置-201980015612.9
  • 安德烈亚斯·舒斯特;罗伊·朗格尔;延斯-帕特里克·施普林格;丹妮拉·沃尔特;理查德·奥曼 - 奥尔灿能源股份公司
  • 2019-01-07 - 2020-11-06 - F01K23/06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利用热处理设备的、特别是内燃机的废热的设备,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用于将热从热处理设备的、特别是内燃机的热流传递到载热介质上;第二热交换器,用于将热从热流传递到载热介质上,第二热交换器关于热流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热力学循环装置、特别是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其具有用于将热从载热介质传递到热力学循环装置的工作介质上的第三热交换器)并且具有用于将热从所述载热介质传递到工作介质上的第四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关于工作介质流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在第三热交换器中冷却的载热介质能至少部分地输送到第一热交换器来用于加热,并且在第四热交换器中冷却的载热介质能够至少部分地输送到第二热交换器来用于加热。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载热介质的流过第二或第四热交换器的质量流的器件。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利用热处理设备的,特别是内燃机的废热的相应的方法。
  • 热力循环和热源的功能协同效应-201680075472.0
  • 理查德·奥曼;尼古拉斯·雷斯特雷波;安德烈亚斯·舒斯特;安德烈亚斯·西歇特 - 奥尔灿能源股份公司
  • 2016-10-06 - 2020-06-16 - F01K23/06
  •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包括热源与用于排放来自热源的热的冷却装置,其中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将热传送到周围介质的换热器/散热器,特别地其中散热器是空气冷却器并且周围介质是空气;以及热力循环装置,特别是ORC装置,其包括工作流体;蒸发器,其用于通过使来自热源的热传送到工作介质来蒸发工作介质;膨胀装置,其用于产生机械能;以及冷凝器,其用于冷凝在膨胀装置中膨胀的工作介质;其中冷却装置另外地包括冷凝器冷却剂回路,其用于经由换热器/散热器将热排放到热力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外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适于利用冷却装置排放来自于热源的热。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201911130953.9
  • 李鸿瑞;李华玉 - 李华玉
  • 2019-11-09 - 2020-06-09 - F01K23/06
  •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混合蒸发器连通,膨胀增速机有蒸汽通道与混合蒸发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蒸汽通道分别与扩压管和膨胀机连通,扩压管还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增速机连通,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内燃机连通,内燃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内燃机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混合蒸发器还有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内燃机和膨胀增速机连接外部并输出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201810131625.X
  • 顾明言;陈萍;严大炜;张超;陈金超 - 安徽工业大学
  • 2018-02-09 - 2020-05-12 - F01K23/06
  •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属于废热发电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在发电单元中高温的S‑CO2工质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发电降温后的S‑CO2工质进入循环单元,并在循环单元中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支路A中的S‑CO2工质进行换热、压缩,支路B中的S‑CO2工质进行多级冷却、压缩,支路A和支路B中的S‑CO2工质混合循环至发电单元。本方法克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中汽轮机出口工质压力与压缩机入口工质压力相互依赖、参数不能独立调节的问题,使得系统的循环效率大大提高。
  • 一种具有燃油动力以及蒸汽动力的发动机-202010027964.0
  • 不公告发明人 - 诸暨亚目发动机有限公司
  • 2020-01-10 - 2020-04-10 - F01K23/06
  • 一种具有燃油动力以及蒸汽动力的发动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发电腔,所述发电腔中可转动设有第一曲柄,所述发电腔上端固定设有水冷箱,所述水冷箱中设有水冷腔,所述水冷腔左端内壁上固定设有温度及水位传感器,所述水冷箱下端固定连接设有燃油缸,所述燃油缸中设有燃烧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将燃油机产生的热能通过水箱使其产生水蒸气,再通过水蒸气进行发电,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同时还能对发动机进行水冷,并切换至电机驱动输出轴,保持工作的正常运行。
  • 一种利用钢坯辐射能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发电系统-201810131659.9
  • 陈萍;顾明言;高卫;张超;林郁郁 - 安徽工业大学
  • 2018-02-09 - 2020-02-07 - F01K23/06
  •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钢坯辐射能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发电系统,属于废热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循环单元和发电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包括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再压缩机、次压缩机和主压缩机,所述高温回热器通过管道与发电单元相连接,所述高温回热器的高温侧出口管道上设有调节阀将管道成两支路对工质进行分流和多级压缩,能明显提高回热效能,多级压缩过程克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中汽轮机出口工质压力与压缩机入口工质压力相互依赖、参数不能独立调节的问题,使得系统的循环效率大大提高。
  • 内燃机余热补汽式发电系统-201920742463.3
  • 郝世超;肖芳;武超 - 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 2019-05-22 - 2020-01-17 - F01K23/06
  • 一种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的内燃机余热补汽式发电系统,包括烟气锅炉、蒸发器、预热器、冷凝器、有机透平、热水输送泵、工质输送泵以及相关的管路和阀门,高温烟气流入管的两端分别与内燃机排气管、烟气锅炉连接在一起,缸套水流入管、缸套水流出管均与内燃机缸套水循环系统连接在一起。在蒸汽热水循环中,低温热水经热水输送泵至烟气锅炉形成饱和蒸汽,在蒸发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发电工质侧。在工质循环中,凝结后的工质经过工质循环泵输送一部分进入蒸发器被蒸汽加热从过冷态加热至饱和态蒸汽,进入有机透平做功发电。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解决了内燃发电机烟气余热浪费和缸套水余热浪费问题。
  • 一种分布式生物质能冷热电联产系统-201920165681.5
  • 梅加洛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1-30 - 2019-10-11 - F01K23/06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供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分布式生物质能冷热电联产系统,包括生物质气化系统、发电系统、余热利用供热系统、供冷系统和并网系统;生物质原料经过生物质气化系统后产生高温燃气,部分高温燃气经过发电系统输出电量,其余高温燃气经过换热器输出可直接供用户使用的生物质燃气,部分生物质燃气经过发电系统输出电量;发电系统和换热器中产生的高温蒸汽经过供冷系统产生冷量,冷量在供冷系统中贮存或直接输出给用户,供冷系统产生的制冷机排气经过余热利用供热系统输出热量。余热利用供热系统可将生物质气化系统产生的多余的高温燃气进行充分利用;能源利用率高,可实现能源循环利用,输出燃气的同时可以输出电量、热量和冷量。
  • 一种适用于船舶多热源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201910398411.3
  • 陈巨辉;许滔;廖吉鹏;陈纪元;马明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2019-05-14 - 2019-08-20 - F01K23/06
  • 一种适用于船舶多热源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它是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本发明解决了太阳能能源密度低、太阳能辐射强度受季节昼夜气候的影响较大等不稳定性问题,同时使朗肯循环系统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大幅度减少污染的排放。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槽、工质泵、蒸发器、冷凝器、螺杆膨胀机、发电机、循环管道、储液罐、冷海水泵等。以发动机的排出的废气热源为主,太阳能热源为辅,冷却液采用深海里的冷海水,采用有机工质R134a利用各种热源,组成为一个高效、节能、低污染的朗肯循环系统。当发动机工作时,废气加热有机工质;当发动机不工作时,完全由太阳能提供热源,不使用传统电能和热能,降低了传统能源的消耗。
  • 用于工业设备中能量回收的系统和方法-201780074782.5
  • 安德烈亚斯·舒斯特;安德烈亚斯·西歇特 - 奥尔灿能源股份公司
  • 2017-11-13 - 2019-07-23 - F01K23/06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组件的设置单元内部能量回收的系统。该系统其包括:所述设置单元的热源;一个热力学循环设备,特别是ORC设备,该设备具有一个用于将热源的热量传递到热力学循环设备的工作介质上的载热体和一个使工作介质膨胀并且产生机械能或者电能的膨胀设备;和设置单元的至少一个需驱动的组件,特别是至少一个液压或者气动设备,该设备能够利用产生的能量驱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组件的设置单元内部能量回收的相应方法。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