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尺寸GEM膜板的工业化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925524.7 申请日: 2020-09-04
公开(公告)号: CN111916331B 公开(公告)日: 2023-04-07
发明(设计)人: 董洋;朱丽娜;张梦梦;姚畅;孙亚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J43/22 分类号: H01J43/22;H01J43/06;H01J9/02
代理公司: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代理人: 李光松
地址: 100039***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尺寸GEM膜板的工业化制作方法,包括下料、光绘底片、检验1、加工定位系统、表面清洗、表面涂覆保护层、保护层半固化、图形转移、保护层固化、检验2、表面铜箔蚀刻、表面清洗2、保护层退除、表面清洗3、表面清洗4、检验4、外形加工、表面清洗5、检验5、包装。本发明的膜板经过测试,增益稳定,有效增益均在104以上。利用PCB生产线生产的GEM膜板成品率在90%以上。本发明利用PCB设备进行制作,采用整板蚀刻工艺,制作流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均为工业化生产用设备,参数设置及设备操控方便,适用于小尺寸GEM膜板的批量生产制造。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尺寸 gem 工业化 制作方法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01092552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小尺寸GEM膜板的工业化制作方法-202010925524.7
  • 董洋;朱丽娜;张梦梦;姚畅;孙亚 - 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2020-09-04 - 2023-04-07 - H01J43/2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尺寸GEM膜板的工业化制作方法,包括下料、光绘底片、检验1、加工定位系统、表面清洗、表面涂覆保护层、保护层半固化、图形转移、保护层固化、检验2、表面铜箔蚀刻、表面清洗2、保护层退除、表面清洗3、表面清洗4、检验4、外形加工、表面清洗5、检验5、包装。本发明的膜板经过测试,增益稳定,有效增益均在104以上。利用PCB生产线生产的GEM膜板成品率在90%以上。本发明利用PCB设备进行制作,采用整板蚀刻工艺,制作流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均为工业化生产用设备,参数设置及设备操控方便,适用于小尺寸GEM膜板的批量生产制造。
  • 一种无死区的表面接地电子倍增器件-201910882846.5
  • 祁辉荣 - 苏州砥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9-18 - 2022-03-18 - H01J43/22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无死区的表面接地电子倍增器件,其包括PCB基材层(1)、绝缘支撑柱层(3)以及贴覆于所述PCB基材层(1)和绝缘支撑柱层(3)之间的阻性电极层(2),所述绝缘支撑柱层(3)上设置有微孔不锈钢网(4),所述微孔不锈钢网(4)接地,所述阻性电极层(2)接正高电压。本发明的无死区的表面接地电子倍增器件,拼接时,边框之间不会产生死区,能有效消除边缘电场畸变引起的畸变效应问题。
  • 气体电子倍增器、气体光电倍增管及气体X射线像增强器-201910834830.7
  • 张志永;刘建北;邵明;周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9-09-04 - 2021-12-14 - H01J43/22
  • 一种气体电子倍增器,包括:读出阳极板(1);微网电极结构(2),由n层微网电极(21)通过支撑结构(3)级联而成,该支撑结构(3)固定在读出阳极板(1)上;其中,上一层微网电极(21)的微孔与其下一层微网电极(21)的微孔错位,微网电极(21)之间形成气体雪崩放大区,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该气体电子倍增器可提高电子倍增的总增益,同时降低离子反馈率。基于该气体电子倍增器制作光电探测器避免了阻性电极带来的成本增加和计数率下降等问题,增益稳定性提高,且解决了对可见光灵敏的光阴极材料容易被离子反馈损伤的问题。
  • 一种气体光电倍增管-201910834793.X
  • 张志永;王旭;丰建鑫;刘建北;邵明;周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9-09-04 - 2021-04-23 - H01J43/22
  • 一种气体光电倍增管,包括:读出阳极板(1);微网电极结构(2),由n层微网电极(21)通过支撑结构(3)级联而成,该支撑结构(3)固定在读出阳极板(1)上,其中,上一层微网电极(21)的微孔与其下一层微网电极(21)的微孔错位,微网电极(21)之间形成气体雪崩放大区;入射窗(4),其形成于微网电极结构(2)上方,通过外壳(6)与读出阳极板(1)相连,将微网电极结构(2)及支撑结构(3)密封;光电阴极(5),其形成在微网电极结构(2)上,或形成于入射窗(4)的内表面;其中,密封结构内部填充有用于电子漂移和雪崩倍增的工作气体。该光电倍增管离子反馈率低于0.01%,增益高于105,且易大面积制作、成本低、结构紧凑。
  • 体电导微通道板-201220699277.4
  • 王荣杰;易家良;潘守芹;曾欲强 - 常熟市信立磁业有限公司
  • 2012-12-18 - 2013-06-05 - H01J43/22
  • 一种体电导微通道板,属于半导体电子倍增器件技术领域。包括板状的玻璃基体,该玻璃基体的两个侧面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为实体的环状玻璃边,而在位于实体的环状玻璃边内的区域以密集状态构成有自玻璃基体的一个侧面贯通至另一个侧面的微通道,在玻璃基体的两侧表面并且位于实体的环状玻璃边内的区域镀覆有金属镀膜层,特点:所述玻璃基体为半导体玻璃基体,所述的微通道的直径与长度之比为1∶60到1∶80。优点:获得理想的电子增益;可避免过热并延长使用寿命;具有极致的电子增益和信噪比;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正离子反向移动现象。
  • 体电导微通道板-201210548954.7
  • 王荣杰;易家良;潘守芹;曾欲强 - 常熟市信立磁业有限公司
  • 2012-12-18 - 2013-03-27 - H01J43/22
  • 一种体电导微通道板,属于半导体电子倍增器件技术领域.包括板状的玻璃基体,该玻璃基体的两个侧面的边缘部位各构成为实体的环状玻璃边,在位于实体的环状玻璃边内的区域构成有自玻璃基体的一个侧面贯通至另一个侧面的微通道,在玻璃基体的两侧表面且位于实体的环状玻璃边内的区域镀覆有金属镀膜层,特点:玻璃基体为半导体玻璃,半导体玻璃的体电阻值为107~109Ω,工作电压为1000-1400伏,微通道的直径与长度之比为1∶60到1∶80,并且微通道的电子增益为104-106。优点:获得理想的电子增益;延长使用寿命;保障优异的信号增益效果,具有极致的电子增益和信噪比;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正离子反向移动现象。
  • 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200780007060.4
  • 下井英树;永井克真;久嶋浩之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7-02-27 - 2009-03-25 - H01J43/22
  •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有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倍增极(Dy1~Dy12)和阳极(25)具有相互对应的多个通道。引出电极(19)载置在贯通芯柱(29)的导电性的支承脚(21)上,倍增极(Dy1~Dy12)相互夹着绝缘部件(23)而层叠。支承脚(21)和绝缘部件(23)位于同一轴上,能够在z轴方向上施加压力来对各电极进行固定,并能够抑制阳极(25)、引出电极(19)之间的发光,能够降低噪声。
  • 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200780006884.X
  • 下井英树;久嶋浩之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2007-02-27 - 2009-03-18 - H01J43/22
  •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和放射线检测装置。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有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在芯柱(29)的周缘部配置有管状部件(31),在从管状部件(31)延伸出的延伸部(32)上贯穿并固定有支承脚(21)和引线脚(4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芯柱的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确保电子倍增部和电子检测部的有效面积。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