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2022.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达城宏真;熊崎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30/14 | 分类号: | B60W30/14;B60W10/10;B60W10/06;B60W30/18;F16H6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在具有无需加减速操作地进行驱动力控制及变速控制的行驶模式的车辆控制装置中谋求坡路上的驾驶性能与燃料经济性的调和。车辆控制装置具备在坡路行驶时以与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的方式控制自动变速器的上下坡AI控制部,在坡路行驶时能够得到优异的驾驶性能,另一方面,在第二行驶模式时,与第一行驶模式时相比限制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所以燃料经济性提高。在第二行驶模式下,驾驶员没有进行加减速操作,所以驾驶员对驾驶性能的要求有限,即使因限制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而导致驾驶性能稍微变差,使驾驶员产生违和感的可能性也低。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50)能够实现按照驾驶员的加减速操作进行驱动力控制及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的第一行驶模式、及无需加减速操作地设定目标行驶状态来进行所述驱动力控制及所述变速控制的第二行驶模式,其特征在于,
具有坡路行驶控制部(66),该坡路行驶控制部以在上坡路及下坡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坡路行驶时与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
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时,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式时相比,该坡路行驶控制部限制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
2.一种车辆控制装置,涉及具有用作动力源的发动机(12、202)和自动变速器(14、16、204)的车辆,所述车辆是除了所述发动机之外还具备电动机(MG2)作为所述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能够进行在停止了所述发动机的状态下仅利用所述电动机来行驶的电动机行驶和使用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来行驶的发动机行驶,
所述车辆控制装置(50)能够实现按照驾驶员的加减速操作进行驱动力控制及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的第一行驶模式、及无需加减速操作地设定目标行驶状态来进行所述驱动力控制及所述变速控制的第二行驶模式,其特征在于,
具有坡路行驶控制部(66),该坡路行驶控制部以在上坡路及下坡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坡路行驶时与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
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时,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式时相比,该坡路行驶控制部限制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启动,并且在所述坡路行驶时以与所述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变速器,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停止。
4.一种车辆控制装置,涉及具备发动机(12、202)、由该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的发电机(MG1)、及利用由该发电机得到的电能产生动力的行驶用的电动机(MG2)的混合动力车辆,所述车辆控制装置(50)能够实现按照驾驶员的加减速操作进行驱动力控制的第一行驶模式、及无需加减速操作地设定目标行驶状态来进行所述驱动力控制的第二行驶模式,其特征在于,
具有坡路行驶控制部(66),该坡路行驶控制部在上坡路及下坡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坡路行驶时与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
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时,与所述第一行驶模式时相比,该坡路行驶控制部限制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是所述发动机为发电专用的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在上坡时与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且使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下的上坡时的由所述发电机得到的发电电力比所述第一行驶模式下的上坡时小。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启动,并且与所述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在所述坡路行驶时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在所述第二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设置有跟随行驶模式,所述跟随行驶模式是算出能够相对于前车进行跟随行驶的目标驱动力并将该目标驱动力作为所述目标行驶状态而行驶的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设置有自动驾驶行驶模式,所述自动驾驶行驶模式是基于道路信息设定所述目标行驶状态并自动地进行加减速的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设置有驾驶员对加减速的要求程度不同的多个行驶模式,
在所述对加减速的要求程度小的第二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比该对加减速的要求程度大的第二行驶模式时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设置有跟随行驶模式和自动驾驶行驶模式,所述跟随行驶模式是算出能够相对于前车进行跟随行驶的目标驱动力并将该目标驱动力作为所述目标行驶状态而行驶的模式,所述自动驾驶行驶模式是基于道路信息设定所述目标行驶状态并自动地进行加减速的模式,
在所述自动驾驶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比所述跟随行驶模式时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设置有自动转向行驶模式和手动转向行驶模式,所述自动转向行驶模式是基于道路信息自动地控制转向角而行驶的模式,所述手动转向行驶模式是驾驶员操作该转向角的模式,
在所述自动转向行驶模式时,所述坡路行驶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比所述手动转向行驶模式时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9202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