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动力系统的可变螺距四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7171.3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931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周烨;史朋要;刘良春;李东瑾;伊力夏提;张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7/80 | 分类号: | B64C27/80;B64D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0108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动力系统的可变螺距四旋翼飞行器,其包括旋翼系统,变速系统,动力系统和起落架,变速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到飞行控制系统,起落架设置在动力系统的下端,变速系统设置在动力系统的上端,旋翼系统设有四组,分别连接到变速系统的四个方向,每个旋翼系统与变速系统之间均设有变螺距舵机,动力系统连接到变速系统,变速系统通过变螺距舵机连接到四个旋翼系统。本实用新型优点:动力的大小直接由动力系统舵机来控制动力系统的转速,变速系统由变螺距舵机控制,飞行过程稳定灵活,适应各种应用环境场所;动力系统由四个独立动力系统变为单系统动力输出,定距螺旋桨变为变螺距螺旋桨,使飞行过程中大大减小震动,飞行更加稳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力 系统 可变 螺距 四旋翼 飞行器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单动力系统的可变螺距四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旋翼系统(1),变速系统(2),动力系统(3)和起落架(4),所述变速系统(2)和所述动力系统(3)连接到飞行控制系统,所述起落架(4)设置在所述动力系统(3)的下端,所述变速系统(2)设置在所述动力系统(3)的上端,所述旋翼系统(1)设有四组,分别通过传动带(5)连接到所述变速系统(2)的四个方向,每个所述旋翼系统(1)与所述变速系统(2)之间均设有变螺距舵机(6),所述动力系统(3)连接到所述变速系统(2),所述变速系统(2)包括轴承(7)、碳纤维板,平减速皮带轮组和齿轮(14),所述动力系统(3)连接到轴承(7),所述轴承(7)依次穿过第一层碳纤维板(8)、第二层碳纤维板(9)、第三层碳纤维板(10)连接到第四层碳纤维板(11),所述第一层碳纤维板(8)、所述第二层碳纤维板(9)、所述第三层碳纤维板(10)上均设有互相垂直的平减速皮带轮组A(12)和平减速皮带轮组B(13),所述动力系统(3)连接到所述平减速皮带轮组A(12)和所述平减速皮带轮组B(13),所述平减速皮带轮组A(12)和所述平减速皮带轮组B(13)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第四层碳纤维板(11)下端的齿轮(14),所述齿轮(14)通过皮带连接到所述传动带(5),所述传动带(5)分别通过所述变螺距舵机(6)连接到四个所述旋翼系统(1),所述旋翼系统(1)包括变螺距控制臂(15)、曲臂连杆(16)、变螺距连杆梁(17)、球头连接杆(18)、旋翼结构支架(19)、桨夹(20)和螺旋桨(21),所述变螺距舵机(6)连接到所述变螺距控制臂(15),所述变螺距控制臂(15)连接到所述曲臂连杆(16),所述曲臂连杆(16)连接到所述变螺距连杆梁(17),所述变螺距连杆梁(17)连接到所述球头连接杆(18),所述球头连接杆(18)连接到所述旋翼结构支架(19),所述旋翼结构支架(19)连接到所述桨夹(20),所述桨夹(20)连接到所述螺旋桨(2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学院,未经南昌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89717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机动性提升推进装置
- 下一篇:固定翼无人机失速悬停降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