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以及纵向侧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24923.3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58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S·赞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瑞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2;F16F7/12 |
代理公司: | 11269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车辆用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10)包括具有多个通道(30)的基本蜂巢状结构,所述基本蜂巢状结构具有从第一开口前端(12)延伸到第二开口后端(14)的横向外表面(22),冲击吸收部件(10)可插入和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底盘的内部横腔(85)内,内部横腔(85)由至少两个金属板(81)和(82)限定。横向外表面(22)包括被定位在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10)的一侧的至少一个基本平面的面(24),另外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固定部件(50),金属固定部件(50)包括中心部分(51),中心部分(51)又包括与横向外表面(22)的对应的基本平面的面(24)制成一体的第一中心壁(53),所述至少一个金属固定部件(50)另外还包括可焊接的或者被与所述两个金属板(81)和(82)制成一体的多个横向加固件(56)。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聚合物 冲击 吸收 部件 以及 纵向 构件 | ||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10),所述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10)包括通过用聚合物材料模制成单个件而实现的具有多个第一通道(30)的基本蜂巢状结构(20),每个第一通道(30)配备有基本六边形截面,另外所述基本蜂巢状结构(20)具有从第一开口前端(12)延伸到第二开口后端(14)的横向外表面(22),所述多个第一通道(30)在内部延伸到所述冲击吸收部件(10),从所述第一开口前端(12)一直到所述第二开口后端(14),另外所述多个第一通道(30)中的每个第一通道(30)在内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后端(14)呈锥形,并且具有相对于每个第一通道(30)的纵向延伸轴(98)测量的、包括在0°与1.5°之间的内倾角,所述冲击吸收部件(10)可插入和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底盘的内部横腔(85)内,所述内部横腔(85)由被焊接在一起或者被彼此制成一体以用于形成所述车辆的纵向侧构件(80)的第一金属板(81)和第二金属板(82)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外表面(22)包括被定位在所述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10)的一侧的至少一个基本平面的面(24),另外,所述聚合物冲击吸收部件(10)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固定部件(50),所述金属固定部件(50)包括中心部分(51),所述中心部分(51)又包括与所述横向外表面(22)的对应的基本平面的面(24)制成一体的第一中心壁(53),所述至少一个金属固定部件(50)另外还包括多个横向加固件(56),所述多个横向加固件(56)分别被焊接或者被与所述第一金属板(81)和/或所述第二金属板(82)的多个对应内壁制成一体。/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瑞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特瑞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8002492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部件
- 下一篇:带有大体方形的隔室以及诱导槽的车辆压溃纵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