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4765.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生;李澄;林志华;洪卫芳;孙家斌;周震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种表面纳米技术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属于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薄壁吸能管结构表面局部纳米技术处理,包括局部分布的沿轴向和环向的间隔条带状或间隔片状纳米化区域和布局设计,还包括单个局部纳米化表面形状和纳米化程度的设计。并将薄壁吸能管分成一到三个区段和过渡区段,每个区段采用不同的表面纳米化布局设计。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通过薄壁吸能管表面纳米局部处理,达到诱导薄壁管特定的屈曲模态及发展路径,实现在受冲击下分区段吸能,并提高薄壁管的吸能效果。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使吸能管结构和工艺简单,保持原薄壁管的外观,并具有稳定性和可控性优点。能应用于包括汽车吸能结构,抗撞安全设备以及其它运载工具吸能装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纳米技术 局部 处理 薄壁 吸能管 | ||
【主权项】:
一种表面纳米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包括一个金属材料薄壁管,采用纳米化增强技术局部分片和分区段处理薄壁管的表面,其特征在于:纳米技术处理的局部表面分布采用沿薄壁吸能管母线方向分成一到三个区段,在每一个区段采用沿薄壁管轴向间隔条带状,环向间隔条带状或间隔片状的表面纳米技术处理方式,在相邻两区段之间设计过渡区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147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