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香红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8020.0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9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新;黄运武;刘国峰;郭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新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6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高香红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红茶内质香气不足,时间短,色泽欠佳,口感不能令人满意,影响饮用效果的问题,方法是,对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萎凋与放香,使含水量在70%-80%的鲜茶叶的叶组织成脆硬状态;对萎凋与放香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萎凋叶搓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型,美观外形;利用供氧发酵设备对揉捻叶通气供氧,叶色依次由青绿、黄绿、黄、红黄、黄红、红、到暗红色变化,香气则由青气、清香、花香变化;干燥分两次,第一次烘干摊凉后,再进行第二次烘干,趁热分装计量;本发明方法独特先进科学,易操作,质量好,外形条索乌黑油润,略带金毫,香气馥郁持久,有水仙蔷薇般香韵,汤色红亮,滋味香醇回甘,叶底红匀明亮,鲜美可口。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香红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1)、对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萎凋与放香: 采摘的新鲜茶叶含水量为70%‑80%,对采摘的新鲜茶叶采用常规的萎凋槽萎凋,使槽面上的鲜叶受热,达到叶内水分气化,叶子变软,青气散失之目的;槽体内热空气的温度为30‑40℃,下叶前5‑10分钟,停止加温,鼓冷风, 雨水叶在上叶后,先鼓冷风,除去表面水后再加温,以免产生水闷现象;萎凋时,摊叶厚度鲜叶老嫩不同,摊叶厚度不同,1‑3级鲜叶,厚度为15‑18厘米,每槽摊叶量为200‑230 Kg,4级厚度为20cm,每槽245‑255Kg,以利表面水蒸发,上叶时,不能压,保持鲜叶间疏松状态; 萎凋时,温度为30‑40℃,时间为3‑6小时,萎凋使叶面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手捏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使萎调叶含水量在在60%~62%,萎凋过程中,采用振荡器进行翻拌放香,1次/小时,雨水叶在萎凋养期半小时翻拌一次,当表面水基本消失后,每小时翻拌一次,在翻拌时,停止鼓风,以免吹散叶子,翻拌要翻底,翻透,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待上述过程进行两次之后,将鲜叶人工堆成若干锥形状,左右轻轻人工翻拌15‑20分钟,进行二次放香,待产生熟苹果香气为宜;(2)对萎凋与放香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在车间进行2~3次,车间室温为20℃~24℃,相对质量湿度为80%~90%,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要采取常规的晒水、喷雾、挂窗帘、搭荫棚,以降低室温,提高质量湿度,以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揉捻叶水分的含量,同时揉捻车间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水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揉捻,揉捻是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成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在车间揉捻时,投叶量按揉捻机揉桶直径大小计数,直径650mm,每桶投叶55~60kg;直径550mm,每桶投叶30~35kg;直径450mm,每桶投叶15~16kg;直径400mm,每桶投叶7~8kg,嫩叶可适当多投,老叶应适当少投,投叶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揉捻质量和效率,投叶量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条索揉不紧,扁条段碎多,投叶量少,叶子之间相互带动力减弱,不易翻转,茶条难以揉紧也影响揉捻的效率; 揉捻时间为特级、一级叶第一次揉捻30min,不加压;第二、三次揉捻30min,分别加压10min,重复一次,二至四级叶,第一揉捻45min,不加压,第二次揉捻45min,加压10min,重复二次;在揉捻过程中加压,压力轻重是影响揉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空、轻、重”的加压原则,揉捻开始一段时间或第一次揉捻不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应减压,使茶条收圆茶汁回收,老叶最后不必松压,以免茶条回松,加压要逐渐加重,不要突然加重,同时加压应分次,每次加压7~10min,嫩叶轻压,老叶重压;加压后进行筛分,使茶团分开,散热降温,分出老嫩,分级,分别进行发酵;所述的加压是指在揉捻过程中,通过调节转轴来控制揉捻机桶盖与磨盘的空间距离,从而达到对被揉捻茶叶揉捻过程中压力的控制,不加压即为调节桶盖与磨盘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的揉捻茶叶刚好不接触,通过揉捻机的机械运动,使得茶叶间相互挤压摩擦,达到破坏茶叶表面组织,而不至于将茶叶原料挤压细碎,为发酵的顺利进行做好初步准备;加压即通过在之前的轻压或空压状态揉捻的茶叶,通过调节桶盖与磨盘间距离充分挤压茶叶进一步破坏茶叶组织,同时达到了为高香红茶塑形的目的,为发酵做好充分准备;(3)供氧发酵: 红茶的发酵,虽在揉捻中已经开始,但揉捻结束时,发酵未完成内质转化,必须经过发酵工序单独处理,才能在最适条件下完成内质的转化,提高茶芽品质,茶叶摊于发酵车的通气搁板上,摊叶厚度35‑40cm,每车装叶60~70kg,由30车组成一个系列,由总管鼓送温度为26~28℃的空气,分别排列两边衔接好的发酵车内,进行通气控温发酵,提高发酵质量,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发酵过程中,发酵叶温为27‑31℃,室内气温为24~25℃,质量湿度达95%以上; 在发酵过程中要通气供氧,每1kg红茶,发酵中消耗氧为4~5L,发酵过程中要翻抖1~2次,以利通气,使发酵均匀一致;发酵时间,春茶季节气温较低,日均气温10‑17℃,需要3~5h,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日均气温18‑35℃,发酵进展快,需2~3h;红茶发酵过程内部各种化学成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部特征也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叶色由青绿、黄绿、黄、红黄、黄红、红、到暗红色,香气则由青气、清香、花香;(4)干燥:干燥采用热对流烘焙干燥,干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毛火,第二次烘干称足火,中间适当摊凉,第二次烘干称足火,毛火温度70‑80℃,快速使发酵后的茶叶含水量缩至20%‑30%,足火温度为60‑70℃,使之含水量达3%‑5%,趁热分装计量,即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新,未经刘文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7802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