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移动电话机的免提机中简短消息的语音合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99103631.X | 申请日: | 199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232338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0 |
发明(设计)人: | 柳秉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72 | 分类号: | H04M1/72;H04M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增勇,张志醒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移动 电话机 免提 简短 消息 语音 合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内使用移动电话机时辅助移动电话机的免提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更具体地说,涉及借助于DSP产生移动电话机所接收的简短消息的语音的装置。
免提机使汽车司机可以在双手握着方向盘的情况下安全地通过移动电话机与主叫用户通信。它采用半双工装置分别通过接收线路Rx和发送线路Tx从移动电话机的手机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半双工装置用来防止扬声器的声音被输入到微音器。这种传统的免提机只有在司机已经通过手工操作手机的键而在手机和免提机之间建立了通信通路的时候才可以执行通信功能。为了消除手机的这种手工操作,免提机已设置了语音控制装置,采用由DSP体现的语音识别技术,用来控制手机的功能,并用语音拨号。
而同时,通信服务供应商已为手机提供简短消息服务(SMS)。SMS是在手机的LCD(液晶显示)上用字符显示从主叫用户接收的简短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收到简短消息时,手机便向用户发出告警。但是,当与免提机相连的手机收到简短消息时,手机通知免提机已收到简短消息,而不产生告警,使得免提机产生简单地通知用户收到了简短消息的告警。然后,用户必须用手操作手机,以便通过LCD读取该消息,使得他在驾驶过程中有危险。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语音的装置,借助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及其他方法来表达装在免提机上的手机从主叫用户接收到的简短消息。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以表达装在免提机上的手机从主叫用户接收到的简短消息的合成语音的装置包括:手机装置,用来向免提机发送告警信号,以产生告警通知用户已接收到简短消息,并用来在接收到来自免提机的简短消息呼叫信号时,把该简短消息发送给免提机;语音元素码存储器,用来储存代表各个朝文字母的语音元素码;字典存储器,用来储存字典;句子分析器,用来查阅字典,把简短消息分析为发音符号和语音元素,以便产生发音符号的语法信息数据和语音元素的发音信息数据;控制信息发生器,用来按照所述语法信息数据产生控制信息;语音合成器,用来按照发音信息数据从语音元素码存储器读出语音元素数据,来按照控制信息把发音信息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以合成语音数据;全双工模块,用来把音频信号传送到扬声器以发出语音;以及控制装置,用来控制句子分析器,以便在接收到来自手机的告警信号时按照外部语音合成命令把简短消息呼叫信号发送给手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来在与手机相连的本发明的免提机中表达简短消息的语音合成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在从手机处接收到告警信号时,产生告警,以通知用户已经接收到简短消息并检测是否输入了语音;检测语音识别存储器中是否存有与该语音具有相同语音特性的语音;若语音存储器含有与该语音具有相同语音特性的语音,则检测该语音是否为语音合成命令;检测到语音合成命令时,向手机发送简短消息呼叫信号;检测从手机接收到的简短消息;查阅字典,分析该简短消息,通过按照分析结果从语音元素码存储器读出语音元素数据来合成与该简短消息相应的语音数据;以及把该语音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加到扬声器上。
现将参照仅作为例子的附图,比较具体地描述本发明。
图1是与传统的免提机连接的手机的示意图;
图2是举例说明传统手机的方框图;
图3是举例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合成语音的免提机结构的方框图;以及
图4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合成表达简短消息的语音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移动电话机的手机装在手机座1上,后者具有通过免提机电缆连接到免提机200的免提机连接器。当通过手机100接收或发射呼叫而建立了通信信道时,免提机200把通过免提机电缆从手机接收的音频信号发送给扬声器SP2,或者把微音器MIC2产生的音频信号发送给手机100,以便通过天线ANT将其发送到通信信道的另一侧。手机座1还连接到免提机200,以便通知它装在手机座1上的手机100的状态或其电池的功率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36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