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83735.1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4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丁荣华;徐斌;李炳健;王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91 | 分类号: | H01M50/691;H01M10/6568;F16K5/06;F16K5/08 |
代理公司: | 常州格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1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除 动力电池 泄漏 冷却液 装置 | ||
1.一种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池包壳体固定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形成一端开口的内腔,所述内腔沿轴依次设有吸液膨胀体和排液单元,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与吸液膨胀体和排液单元连通,所述外壳上开有通过排液单元打开或关闭的排液口,所述吸液膨胀体吸液膨胀以推动排液单元打开排液口,从而使动力电池包壳体、排液单元和排液口之间连通形成泄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与外壳之间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吸液膨胀体与动力电池包壳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将排液单元于动力电池包壳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单元为动密封连接在内腔中的阀杆,所述阀杆的中部与外壳之间呈间隙设置,并形成排液通道,所述阀杆相对排液口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液口,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冷却液通过第一通道被吸液膨胀体吸收,吸液膨胀体膨胀后推动阀杆向右移动,从而使冷却液通过第二通道、排液通道和排液口泄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右端遮蔽排液口,所述阀杆右移使阀杆的右端与排液口分离从而将排液口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阀杆的两端通过密封圈与外壳的内壁动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单元为具有排液孔的球阀芯,所述球阀芯的中心轴下方的齿轮与齿条杆连接,所述齿条杆与吸液膨胀体接触,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的冷却液通过第一通道被吸液膨胀体吸收,吸液膨胀体膨胀后推动齿条杆带动球阀芯转动,从而使冷却液通过第二通道、排液孔和排液口泄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开口处还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将吸液膨胀体压紧在排液单元上,并将内腔开口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右端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压紧在排液单元的右端面和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内腔的右端还开设有平衡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壳体和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除动力电池包泄漏的冷却液的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膨胀体为吸收乙二醇冷却液的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填充物,所述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填充物为有磷腈鎓基离聚物、甲基丙烯酸二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单体、吸水树脂、止水吸水膨胀橡胶中述一种或几种混合制成的膨胀棒料或膨胀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837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