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光学膜厚度的供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6005.7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3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汉;李玮伦;樊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万小舟 |
地址: | 31502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光学 厚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光学膜厚度的供液系统,包括用于储存第一涂液的供液桶、用于储存第二涂液的第一储料桶、用于储存补充溶剂的第二储料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PLC控制器和在线比重计,供液桶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储料桶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进液口连通,第二储料桶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进液口连通,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管道上,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管道上,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分别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在线比重计用于实时检测第一涂液的比重值,在线比重计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优点是使固化成型后的光学膜厚度稳定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光学膜厚度的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光学膜通常采用微凹涂布装置将涂液涂布到透明基膜上,经紫外线固化成型。光学膜的膜厚受涂液的固含量影响较大,因此,对供液桶内涂液固含量的监测与控制是光学膜生产工艺过程中重要的管控指标。
在实际光学膜的量产过程中,微凹涂布装置内的涂液来源于供液桶,由于微凹涂布装置为敞开型涂布设备,微凹涂布装置内的涂液在涂布到透明基膜上的过程中,其中的溶剂会不断挥发,该部分涂液的固含量随着溶剂挥发而升高,该部分中剩余的涂液回流到供液桶并与供液桶内的涂液混合时,将导致供液桶内涂液固含量升高,故涂液在供液桶与微凹涂布装置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将导致涂液中的固体含量不断增大,如果不补充新的溶剂,则易导致固化成型后光学膜厚度明显超差,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稳定性较差。
当前,涂液固含量通常采用人工定时取样送检的方式进行监控,具体的检验方式是将送检样品中的溶剂加热,使其彻底挥发后再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补入涂液或溶剂,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且无法实时调整涂液的固含量,存在滞后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光学膜厚度的供液系统,使固化成型后的光学膜厚度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光学膜厚度的供液系统,包括用于储存第一涂液的供液桶、用于储存第二涂液的第一储料桶、用于储存补充溶剂的第二储料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PLC控制器和在线比重计,所述的供液桶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的第一储料桶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的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的第二储料桶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的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管道上,所述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管道上,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的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的在线比重计用于实时检测第一涂液的比重值,所述的在线比重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的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的在线比重计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供液桶的外侧壁上,所述的在线比重计的检测头伸入到所述的供液桶内。
所述的供液桶的出液口处连接有出料管道,所述的在线比重计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料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的在线比重计的检测头伸入到所述的出料管道内。
所述的第一进液口的直径为10~20mm,以限制从第一储料桶加到供液桶的第二涂液的最大流速。
所述的第二进液口的直径为3~5mm,以限制从第二储料桶加到供液桶的补充溶剂的最大流速,避免因溶剂加入过快而导致涂液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出现。
所述的供液桶的外侧设置有夹套,所述的夹套的外侧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的夹套的内腔连通。由于涂液的比重的检测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通过将供液桶设置成夹套式结构,在夹套内供入恒温水,使供液桶内第一涂液的温度维持在指定的范围内,以大大减小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整个供液系统的精准调控提供依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6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