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设备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5214.2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9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龚波涛;肖斌;龚淼;张雷;黄昊;齐秉柱;倪玮;汪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G01S17/86;G01S19/14;G06F15/02;G06T7/33;G06T17/00;G06Q10/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工程 数字化 显示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设备和方法,方法包括通过激光雷达进行点云扫描,获取电网排管工程的点云数据,并实时通过定位模块采集电网排管工程内的定位信息;根据点云数据和定位信息,进行三维重建,构建电网排管工程的三维数字图像;将电网排管工程的标注信息添加到三维数字图像中;实时通过摄像头获取电网排管工程的实际图像数据,并同步通过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从而匹配三维数字图像,将三维数字图像叠加到实际图像数据中,得到带标注的电网排管工程图像显示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将排管三维重建模型直接映射、叠加在现实场景中,大大提高验收质量和效率,并具有稳固可靠、操作方便、使用舒适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排管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行业内需与政策助力,三维重建、全时空AR定位与可视化技术等逐渐应用在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中。该项融合技术可以帮助电缆排管全过程智能管控。解决了施工过程多涉及隐蔽工程,存在不可追溯性问题;解决了目前测绘资料只注重二维平面,对于埋深深度数据无法确认问题;解决了市政道路环境变化快,可见围墙参照物不可作为相对定位依据(马路拓宽,绿化变动,电杆等随时变化)不利于运检问题等诸多问题。
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技术可进行电网基建排管工程项目的三维重建、全时空AR定位与可视化技术融合,可在现实世界中叠加数字图像,将孪生模型添加到显示中,实现埋深深度数据、隐蔽工程数据的三维显示,为实现电缆排管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和改扩建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创造条件。
但电网排管工程数字化显示技术的应用环境属于工地建设区域,普通的数字化显示设备易损坏,报修率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实现电网排管工程数字化显示,又坚固可靠,适应于工地建设应用环境的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电网排管工程内的隐蔽工程难以结合实际找到对应位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辅助提供硬件支持的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设备,用于显示电网排管工程的标注数据,所述数字化显示设备包括激光雷达、定位模块、摄像头、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显示屏、为整个设备供电的电源和支撑整个设备的壳体,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激光雷达、定位模块、摄像头、无线传输模块和显示屏,所述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探测端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反面,所述显示屏的显示端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化显示设备还包括按键模块,该按键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按键模块固定在所述壳体表面,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靠近所述按键模块的一侧设有握把。
进一步地,所述握把包括主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杆的两端,形成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还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靠近所述按键模块的一侧还设有多个曲面凹槽,所述多个曲面凹槽均正对所述主杆。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中设有所述按键模块和显示屏的一面还设有手部软垫,该手部软垫位于所述按键模块的下方,所述手部软垫的一端位于所述主杆正对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防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通孔,该通孔内安装有防撞玻璃,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防撞玻璃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wifi模块、4g模块或蓝牙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蓄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一种电网排管工程的数字化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5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