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8266.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虎;钱胜强;徐丹;刘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82 | 分类号: | H01M4/82;H01M4/73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工出塑胶网格布,并卷绕在第一卷筒上;b.在导电芯线外面包裹铅层,形成板栅导电筋条,并等间距地卷绕在第二卷筒上;c.拉出一个第二卷筒上的导电筋条以及二个第一卷筒上的网格布,并使网格布包覆在导电筋条的上下两侧,从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复合布;d.通过热压工艺使网格布与导电筋条热熔成一体,并形成一体的网格铅布;e.通过冲切工艺从网格铅布上冲切出电池板栅,并将剩余的网格铅布卷绕在废料卷上。本发明可最大限度地提升铅蓄电池的可充电次数、比能量,并缩短充电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由于其价格低廉的优势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但是现有的铅蓄电池在技术上尚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其使用寿命——即充电次数尽在300次左右,其次,其比能量仅在35Wh/Kg左右,并且充电时间需6小时左右。也就是说,现有的铅蓄电池具有重量重、可充电次数少、充电时间长等固有的缺陷,尤其是,现在全国范围内快递、外卖极为风行,据估算,目前,全国快递、外卖使用的电动车在800万左右,而这些车辆对铅蓄电池的可充电次数、充电时间等要求会更高,否则会造成其工作的不便,影响其收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铅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铅蓄电池的可充电次数、比能量,并缩短充电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蓄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加工出塑胶网格布,并卷绕在第一卷筒上;
b.在导电芯线外面包裹铅层,形成板栅导电筋条,并等间距地卷绕在第二卷筒上;
c.拉出一个第二卷筒上的导电筋条以及二个第一卷筒上的网格布,并使网格布包覆在导电筋条的上下两侧,从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复合布;
d.通过热压工艺使网格布与导电筋条热熔成一体,并形成一体的网格铅布;
e.通过冲切工艺从网格铅布上冲切出电池板栅,并将剩余的网格铅布卷绕在废料卷上。
本发明的电池板栅包括中间的导电筋条和两侧的网格布,并通过热压工艺使之压合成一体的网格铅布。这样,中间的导电筋条可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和产生电能,而两侧的绝缘网格布在确保导电筋条与电解液充分反应的基础上,对导电筋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增加其总体的弯曲韧性。
特别是,导电筋条是在具有较高抗拉强度的导电芯线的外层通过螺杆挤压包铅设备包裹一层铅层。和现有的片状铅板比较,导电筋条既增加了抗拉强度,又可显著地减少铅的用量,从而有利于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以满足大电流的快充要求。另外导电筋条相比较铅板而言,可与电解液形成更大的接触反应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加电池的充电次数,缩短充电时间。
作为优选,在步骤b和步骤c之间增加如下步骤:加工出具有过液孔的片状塑胶框架,并卷绕在第三卷筒上;在步骤c和步骤d之间增加如下步骤:拉出二个第三卷筒上的塑胶框架,并使塑胶框架包覆在复合布的上下两侧,从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加强复合布;在步骤d与步骤e之间增加如下步骤:通过热压工艺使塑胶框架、与网格铅布热熔成一体,并形成一体的加强网格铅布。
由于在复合布的上下两侧设有塑胶框架,并通过热压工艺融接成一体,因此,有利于提升加强网格铅布、以及冲切成的电池板栅的强度和刚性。特别是,塑胶框架上的过液孔可确保导电筋条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反应。也就是说,在本方案中,导电筋条、网格布、塑胶框架三者融接成了类似混凝土的互补结构,其中的导电筋条相当于钢筋;塑胶网格布相当于沙子,而塑胶框架则类似于石子,热压工艺即相当于水泥,从而使形成一体的加强网格布、以及冲切成的电池板栅具有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特点,使其具备刚好的机械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