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载玻片缺陷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1010.8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5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楠;周洲;彭思龙;汪雪林;顾庆毅;郭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科行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36;B07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俊玲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载玻片 缺陷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载玻片缺陷检测方法,涉及视觉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设置检测流道,每个流道中均放一个载玻片;待载玻片进入视觉检测区域,设在载玻片上下两侧的线光源分别曝光,用载玻片上方的相机采集曝光后载玻片的图像;将相机采集第一光线发生装置曝光下的图像用于图像分割;选取流道中的任一图像,获得每个载玻片在图像中的坐标,截取其他流道中的载玻片;将分割后的图像判别不同类型的缺陷;定位待检测区域,进行图像处理。本发明通过线阵相机和线光源的搭配,抓取载玻片同一时刻不同光源不同曝光时间下的多张图片;针对每种缺陷在不同图片上的特性,有选择性的选取图片进行处理,分析缺陷,提高了次品检出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视觉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载玻片缺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载玻片是广泛应用于病理检测的医疗耗材,种类多,使用量大,生产工艺繁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常产生各种不同的缺陷,如花斑、异物、漏光、划痕、崩边、崩角、水斑、气泡等等。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载玻片的外观质量,还会对病理检测过程中视野的观察造成干扰,影响病理检测结果。因此,装盒之前剔除有缺陷的载玻片,并将产生的缺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及时调整前端工艺参数,降低废品率的同时,减少有缺陷样品的流出,提高产品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专利CN210847221U公开了一种玻璃缺陷在线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玻璃片或者其他片状产品的表面缺陷及边缘缺陷,包括:运输机构,运输机构用以驱动待检测产品以一定的速度行进;表面检测机构,表面检测机构包括正面检测装置和背面检测装置,用以分别对待检测产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检测;边缘检测机构,边缘检测机构包括呈一定间距安装于运输机构上的数套边缘检测装置,数套边缘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对待检测产品所有边缘的覆盖检测。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两个相机和两个光源对玻璃的上下表面是否存在缺陷进行检测且采用单独的边缘检测模块对玻璃的边缘缺陷进行检测,但并未公开针对每种缺陷在不同图片上的特性进行检测,且结构复杂,操作不易。
中国专利CN106990119A公开了一种自动检测白玻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系统,包括光源装置、显微视觉装置、精密传送装置、控制上位机等四个子装置,其中,光源装置至少包括光源;显微视觉系统至少包括相机和镜头;精密传送装置至少包括托辊传送结构、电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检测系统自上而下相机连接镜头,相机和镜头位于光源的垂直正上方,光源外具有一光源盒体,盒体上具有一光源缝隙允许相机采集光源盒体下方经过的白玻璃片的图像,光源盒体下方装配有托辊传送结构,用于传送白玻璃片,当白玻璃片通过托辊传送至光源缝隙正对位置时,开始采集图像,从白玻璃片一边经过光源缝隙正下方时,便被相机逐行采集图像,当整个白玻璃片通过后完成所有图像采集。本发明是相机对透过光源盒体的光源进行采集图像,且针对不同的缺陷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实现断续缺陷的融合,并未公开针对玻璃片的上下表面和边缘如何进行具体检测的技术方案,且本发明还需要在白玻璃片在正对光源缝隙的位置时采集图像,检测条件严苛,当本发明的白玻璃片与光源缝隙的位置错位时,采集的图像出现偏差,会对检测结果和检测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针对载玻片的缺陷检测精度不高、检测速度慢以及检测初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载玻片缺陷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载玻片缺陷检测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S1:设置若干个检测流道,取若干个载玻片,每个流道中分别放入若干个载玻片;
步骤S2:检测流道的前段设有视觉检测区域,待载玻片进入视觉检测区域,设置在载玻片表面上方的第一光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光线发生装置分别曝光一次,将设置在载玻片表面下方的第三光线发生装置曝光两次,利用设置在载玻片上方的图像接收装置采集曝光后的流道上载玻片的图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科行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科行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