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运动校核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6528.4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军;徐建威;钱豪;范家洪;胡晗;彭蛟;袁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运动 校核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运动校核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转向传动装置随着悬架运动形成的第一运动轨迹,其中,转向传动装置固定在悬架上,转向传动装置至少包括:转向节臂;确定转向传动装置随着垂臂运动形成的第二运动轨迹,其中,转向传动装置通过拉杆与垂臂刚性连接;根据第一运动轨迹与第二运动轨迹确定垂臂的位置,将垂臂的位置作为运动校核后垂臂的目标驻留位置,其中,运动校核为转向传动装置、悬架与垂臂共同工作时的运动校核。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在运动校核过程中需要反复选取不同转向垂臂球销中心,多次制图造成的校核过程用时较长、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动校核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运动校核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转向及悬架的设计过程中进行转向传动装置与悬架共同工作的运动校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相关技术的校核中,一般根据运动特性在CAD中用作图法,通过选取不同转向垂臂球销中心,使上下跳轨迹偏差量满足要求,但在相关技术中,每选取一个转向垂臂球销中心,都需要重新画转向传动装置球销中心随转向垂臂球销中心旋转的轨迹,并量取上下跳轨迹偏差量,而且针对不同的车型,也需要重复整个画图过程。即,相关技术中,在实现转向传动装置上下跳轨迹偏差量的校核过程中,存在工作方法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运动校核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在运动校核过程中需要反复选取不同转向垂臂球销中心,多次制图造成的校核过程用时较长、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运动校核方法,包括:确定转向传动装置随着悬架运动形成的第一运动轨迹,其中,转向传动装置固定在悬架上,转向传动装置至少包括:转向节臂;确定转向传动装置随着垂臂运动形成的第二运动轨迹,其中,转向传动装置通过拉杆与垂臂刚性连接;根据第一运动轨迹与第二运动轨迹确定垂臂的位置,将垂臂的位置作为运动校核后垂臂的目标驻留位置,其中,运动校核为转向传动装置、悬架与垂臂共同工作时的运动校核。
可选地,根据第一运动轨迹与第二运动轨迹确定垂臂的位置,将垂臂的位置作为运动校核后垂臂设置的目标驻留位置,包括:根据第一运动轨迹与第二运动轨迹确定转向传动装置的目标运动偏差量,其中,目标运动偏差量至少包括:上跳偏差量与下跳偏差量;根据运动偏差量,确定垂臂对应的第一球销中心的位置;将第一球销中心的位置作为垂臂设置的目标驻留位置。
可选地,悬架包括:第一推力杆与第二推力杆,确定转向传动装置随着悬架运动形成的第一运动轨迹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一推力杆上第一端点的第一坐标、第二端点的第二坐标以及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第一坐标为圆心、第一距离为半径确定第三运动轨迹;确定第二推力杆上第三端点的第三坐标、第四端点的第四坐标以及第三坐标与第四坐标之间的第二距离;以第三坐标为圆心、第二距离为半径确定第四运动轨迹;其中,第一坐标与第三坐标是对应的,第二坐标与第四坐标是对应的。
可选地,确定转向传动装置随着悬架运动形成的第一运动轨迹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转向传动装置对应的第二球销中心的第一初始位置,与第二端点的第三距离;确定转向传动装置对应的第二球销中心,与第四端点的第四距离;确定第二端点与第四端点的第五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6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