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快速杀菌装置及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3690.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3/033 | 分类号: | A23C3/033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诚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67 | 代理人: | 姚艳梅 |
地址: | 271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制品 工用 快速 杀菌 装置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乳制品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快速杀菌装置,包括有换热液箱、液体加热器、第一液泵、巴氏杀菌罐、高温灭菌器、第二液泵和低温储存罐,本发明结合了巴氏杀菌法以及超高温杀菌法形成一种新的牛奶杀菌方法,相比于传统巴氏杀菌法和传统超高温杀菌法,缩短了加热时间、降低了杀菌温度,由于巴氏杀菌法以及超高温杀菌法的配合使用,保证了杀菌的充分性,由于本方案杀菌最高温降低、最高温杀菌时间缩短,从而对牛奶中营养元素的损伤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快速杀菌装置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乳制品又称为奶油制品,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的产品,乳制品的加工原料为各种动物的鲜奶,而这一些鲜奶中在挤压出来后,鲜奶往往都会含有大量的细菌,无法长之间的保存,需要对其进行高温杀菌处理,才能够将鲜奶中想细菌杀死,使鲜奶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加工步骤,被加工成奶制品。现有牛奶杀菌主要运用巴氏杀菌法以及超高温灭菌法。
高温灭菌奶(也叫常温奶),是牛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135℃到150℃,4到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min,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s-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利用超高温灭菌法虽然能快速给牛奶杀菌,但是其对牛奶中营养元素造成的损伤较大,利用巴氏杀菌法虽然能够对牛奶中营养元素保存较好,但是杀菌时间长,杀菌不够彻底,且后期存储压力大,二者均有利有弊,如何设计一种兼具灭菌时间短、对营养元素损伤小、灭菌彻底的牛奶杀菌装置以及杀菌方法是目前牛奶制造业的一个难题。
因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快速杀菌装置及实施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快速杀菌装置及实施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快速杀菌装置,包括有换热液箱、液体加热器、第一液泵、巴氏杀菌罐、高温灭菌器、第二液泵和低温储存罐;
所述换热液箱的出液口连接液体加热器的进液口,所述液体加热器的出液口连接第一液泵的进液口,所述第一液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一多管口连接头连接巴氏杀菌罐内的换热管道的进液口,所述换热管道分为上下间隔设置的多组,换热管道的出液口通过第二多管口连接头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与换热液箱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巴氏杀菌罐底端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接高温灭菌器的进液口;
所述高温灭菌器分为左右相连的两组,每组高温灭菌器包括两个莲蓬头、多根换热铜管以及一个铜管加热器,所述莲蓬头上分布有两组同心不同径的由多个水孔组成的圆环,换热铜管连接在两个莲蓬头之间水孔,换热铜管两端分别对接两侧的水孔,所有换热铜管贯穿铜管加热器的加热区;
所述高温灭菌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二液泵的进液口,所述第二液泵的出液口连接低温储存罐的进液口。
优选的,所述巴氏杀菌罐顶端中部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巴氏杀菌罐顶壁底端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包括杆体和等间隔设在其上的多组搅拌叶,每组换热管道上部均配设有一组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的横截面为棱形。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道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内侧横向分布有多组习惯,所述圆管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连接管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