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增强型预制桩的钢筋笼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1569.5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杨余明;马进元;陈浩;安雄飞;徐莉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汤始建华建材(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建华新型墙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27/10 | 分类号: | B21F27/10;B21F27/20;B21F23/00;E02D5/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万婧 |
地址: | 212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预制 钢筋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钢筋笼生产工艺。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钢筋笼生产工艺,包括:牵引多根钢筋穿过预先组装好的头端端板和张拉头板,钢筋头端进行镦头后锚固在头端的端板上;将张拉头板与滚焊机的牵引机构连接,滚焊机围绕钢筋进行环筋的滚焊加工,当滚焊到所需长度时,自动切断钢筋笼的钢筋;将张拉头板与牵引机构进行脱离;滚焊完成后切断的钢筋穿过预先组装好的钢筋笼尾端的端板和张拉尾板,钢筋尾端进行镦头后锚固在尾端的端上;把装配好的钢筋笼放入预制桩模具内进行张拉。本发明的工艺方法钢筋笼的生产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倍,甚至可以提高2倍。避免了传统钢筋笼生产工艺中主筋排布不均匀,从而造成钢筋笼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钢筋笼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管桩的笼筋普遍采用预镦头主筋滚焊成为钢筋笼后,再与端板装配而成。现有的预制管桩钢筋笼生产步骤如下:预先根据管桩的长度对钢筋进行切断,然后对切断的钢筋两端进行镦头,镦头后进行滚焊,滚焊后分别安装头端和尾端的端板,头端和尾端的端板再分别和张拉头板、张拉尾板进行连接。现有的生产工艺存在如下问题:(1)原有的送料方式采用的是传统单层机械送料盘,空间利用率低,这使得送料效率不高,多根钢筋送料同步性差,需要预先一根一根切断钢筋后,分别进行镦头,然后一根根进行分别送料、穿筋,生产时间较长。(2)因滚焊机精度误差,主筋间距并非完全均布,导致安装端板时,主筋在端板孔中并不能同时旋转到位,大部分情况主筋会通过腰形孔串动到张拉螺孔的位置,挡住张拉螺栓的安装位置,造成钢筋笼主筋排布误差。钢筋笼滚焊完毕后变形大,无相对稳定可靠的基准,无可靠的自动化设备完成笼筋、端板、头尾板的装配工作。当进一步安装头尾板时,工人需将未完全到位的主筋撬至预设沉孔位方可将螺栓旋入端板螺孔,从而将钢筋笼、端板、头尾板组合为一套稳定的组合体。(3)滚焊误差导致笼筋主筋排布误差,造成了后续端板、头尾板的安装难度极大,端板、头尾板重量在20-35公斤之间,该工作劳动强度极高;在钢筋笼上安装端板、头尾板需要4-5人同时作业,用工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钢筋笼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中多根钢筋同时进行送料、穿筋、镦头、滚焊、切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钢筋笼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组装好钢筋笼头端的端板和张拉头板;预先组装好钢筋笼尾端的端板和张拉尾板;
步骤(1),将多盘钢筋放置在多层钢筋下料盘中,牵引多根钢筋穿过滚焊机的穿筋盘后,再穿过头端的端板与张拉头板的穿筋孔;
步骤(2),多根钢筋同时穿过组装好的头端端板和张拉头板,钢筋头端进行镦头后锚固在头端的端板上;
步骤(3),将张拉头板与滚焊机的牵引机构连接,滚焊机围绕钢筋进行环筋的滚焊加工,当钢筋笼滚焊到所需长度时,切断设备自动切断钢筋笼的钢筋;
步骤(4),将张拉头板与牵引机构进行脱离;
步骤(5),滚焊完成后切断的钢筋穿过组装好的钢筋笼尾端的端板和张拉尾板,钢筋尾端进行镦头后锚固在尾端的端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汤始建华建材(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建华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未经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汤始建华建材(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建华新型墙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电池双极性基板涂层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