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4352.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孙健;易萍;唐杰;刘国明;李昌宝;何雪梅;盛金凤;李杰民;辛明;叶冬青;杨莹;周主贵;郑凤锦;李志春;唐雅园;肖占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A23B7/152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余小宁 |
地址: | 53000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火龙果 病原菌 病害 保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火龙果保鲜技术领域,是利用植物精油和/或二氧化氯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其中,所述植物精油为丁香精油、火龙果花精油、桂花精油任一种或以上的组合;并公开了一种保鲜剂,针对由病原菌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persicaria)和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引起的火龙果皮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用于特定贮运环境、不同流通方式的精准化保鲜处理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龙果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火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是近年兴起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其果形优美,颜色鲜亮,风味细腻爽口,香气独特,含有丰富的糖、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火龙果采后短期内就会腐烂,鲜果供应期短,常温下,储藏3天左右鳞片就会出现黄化,萎靡现象。一般情况下8月采收的果实能储藏7天左右,11月采收的果实能储藏11天左右。在5℃的低温下,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可储藏一个月左右。由此可知,火龙果是难于保鲜的亚热带水果,特别是常温保鲜更难。水果保鲜是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贮藏保鲜技术,能有效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外水果保鲜的主要方法有物理保鲜和化学保鲜。物理保鲜包括低温冷藏保鲜法、气调保鲜法、减压保鲜法、辐射保鲜法;其中物理保鲜技术大量消耗能源且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应用。化学保鲜多采用防腐剂,如脱氧乙酸、二氧化硫、山梨酸等,对水果进行保鲜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化学防腐剂的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同时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出现致癌、致畸等情况。公布号为CN10661507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胶囊蔬菜保鲜剂,采用丁香精油、花椒精油、大蒜精油和生姜精油的组合复合精油,能够抑制橘青霉、柑桔绿霉、苹果青霉引起的疾病。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安全、价格低廉、安全、无副作用的保鲜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利用植物精油和/或二氧化氯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针对由病原菌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persicaria)和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引起的火龙果皮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用于特定贮运环境、不同流通方式的精准化保鲜处理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的保鲜剂,该保鲜剂包含植物精油和/或二氧化氯;其中,所述植物精油为丁香精油、火龙果花精油、桂花精油任一种或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保鲜剂中植物精油的体积浓度为800-2000μL/L。
进一步地,所述保鲜剂包括如下体积百分数的原料:0.0008-0.0012%的丁香精油、0.0008-0.0012%的火龙果花精油或桂花精油、0-0.5%二氧化氯,其余为溶剂补足100%。
进一步地,所述保鲜剂包括如下体积百分数的原料:0.0008-0.0012%的丁香精油、0.0008-0.0012%的火龙果花精油、0.0008-0.0012%的桂花精油、0-0.5%二氧化氯,其余为溶剂补足100%。
本发明提供所述抑制火龙果病原菌病害的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精油的预处理:
①取明胶、阿拉伯胶混合搅拌,于8000-10000rpm转速下搅拌反应3-5小时,即得基材;
②向所述基材中加入丁香精油、火龙果花精油或桂花精油进行搅拌,然后加入乳化剂在常温条件下搅拌进行乳化,得到乳化精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足浴机器人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