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动力总成、汽车与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2653.0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0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斌;曹桂军;屈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701 | 分类号: | H01M8/04701;H01M8/04302;H01M8/04223;H01M8/04029;B60L50/72;B60L58/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动力 总成 汽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动力总成、汽车与控制方法,燃料动力总成包括:动力系统,包括电堆、第一管道与第一动力装置,第一管道与电堆的冷却通道连通,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冷却液在第一管道内流动;储热系统,包括储热容器、第二管道、第二动力装置与第一换热器,第二管道与储热容器连通,第二动力装置受控地调节第二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流向,第一换热器用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热交换;氢气供应系统,包括氢气瓶与第三管道,氢气瓶通过第三管道与电堆的氢气通道连通;氢气温控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与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连通,第二换热器用于第四管道与第三管道的热交换。上述燃料动力总成能够加速电堆的升温,降低启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燃料动力总成、汽车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工作温度较低,能量密度较高,目前已运用于汽车发动机系统。在启动的初期,电堆以及进堆的氢气处于低温状态,导致发动机难以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相关技术中的储热系统通常只能对电堆进行预热,难以满足汽车发动机快速启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料动力总成,能够简化燃料动力总成的结构,降低使用成本。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燃料动力总成的汽车。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燃料动力总成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动力总成,包括:
动力系统,包括电堆、第一管道与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电堆的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所述第一管道内流动;
储热系统,包括储热容器、第二管道、第二动力装置与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储热容器连通,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受控地调节所述第二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热交换;
氢气供应系统,包括氢气瓶与第三管道,所述氢气瓶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电堆的氢气通道连通;
氢气温控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与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的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料动力总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管道内的冷却液可以从第二管道内的冷却液中吸收热量,升温后一部分流入电堆对电堆进行升温,另一部分流入第四管道,通过第二换热器对第三管道内的入堆氢气进行预热,从而能够加速电堆的升温,降低启动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料动力总成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四管道及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四管道的冷却液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料动力总成还包括:
空气供应系统,包括空压机与第五管道,所述空压机通过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电堆的空气通道连通;
空气温控系统,包括第三换热器与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六管道的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料动力总成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分别与所述第六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及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六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冷却液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料动力总成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第一安装空间与第二安装空间,所述储热容器与所述氢气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电堆、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