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俯卧撑测试计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6399.5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1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铃;章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鸿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16/78;G06F16/783;A63B71/06;A63B23/02;A63B23/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俯卧撑 测试 计数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俯卧撑测试计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基于视觉图像处理技术,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人体关键关节节点信息,进行连线计算,人体关建节点信息,由图像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图片传入计算机视觉技术模型库计算得出,现在使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模型库也就是人体姿态估计模型,算法通过传入图片信息转换成姿态信息;并判断是否有犯规姿态,以此进行计数;提高考核训练效率,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考核成绩计数正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俯卧撑测试计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俯卧撑是测试人体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力量训练中增强上肢力量经常采用的方法,他对综合人体的平衡和支撑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的俯卧撑计数方法,多为人工计数。
人工计数,耗时耗力、容易出错,误判,长时间性,反复性测试记录容易导致监督员疲惫,对标准动作的把握不牢,难以客观公正的记录成绩。因此急需一种智能化计数设备及系统来代替传统的人工计数,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练习训练的正确性,提高自动化程度,防止作弊。
对比文件CN202010196967;名称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人体姿态估计的俯卧撑测试系统,该方法主要通过获取手臂关键节点的坐标值,计算两边关键节点和值的平均值来确定坐标信息,当图像采集过程无法获取到两边数据时,判断就会出错,采集过程中也没有判断不规范动作,如下背反弓,耸肩等;因此,采用此方法训练计数方法,不够科学规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俯卧撑测试计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训练成绩计数正确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俯卧撑测试计数方法,包括:
步骤1、准备姿势,连续获取姿势图像,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姿势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初始姿态是否达到标准;若否,则提示受训人员哪个身体部分未准备好,待受训人员调整姿态,重复步骤1;若是,则进行测试;
步骤2、连续获取姿态图片,定义两臂、腿部以及躯干为关键节点,定义两臂与躯干的连线的夹角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两腿与躯干的连线的夹角为第二预设阈值,判断该姿态是否达到完成姿态标准,若达到,且该过程中无出现犯规姿态,则定义初始计数值为1,并进入步骤3;若没有达到,且该过程中无出现犯规姿态,则判断是否超过第一超时时间,若超过或出现犯规姿态,则计数失败;若未超过,则重复步骤2;
步骤3、实时获取初始姿态,并判断是否超过第二超时时间,若超时,则计数结束,显示成绩;若未超过第二超时时间且所获取的初始姿态达到标准且获取过程中无出现犯规姿态,则继续实时获取图片,并判断该姿态是否达到完成姿态标准,同时判断获取初始姿态信息时间与本次获取图片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一超时时间,若超过第一超时时间,则计数结束,显示成绩;若未超过第一超时时间,且达到完成姿态标准,且获取过程中无出现犯规姿态,则计数值加1;若未超过第一超时时间,且未达到完成姿态标准,且获取过程中无出现犯规姿态,则继续实时获取图片,并进行姿态判断;若出现犯规姿态,则此次计数结束;
重复步骤3,直至计数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姿态判断为:
右手腕节点、右肘节点以及右肩节点的连线与颈部节点以及中段节点连线的夹角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或/和,左手腕节点、左肘节点以及左肩节点的连线与颈部节点以及中段节点连线的夹角是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
右脚踝节点、右膝节点以及右臀节点的连线与颈部节点以及中段节点连线的夹角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或/和,左脚踝节点、左膝节点以及左臀节点的连线与颈部节点以及中段节点连线的夹角是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
若均达到,则初始姿态达到标准。
进一步地,完成姿态标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鸿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恒鸿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3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