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机器人自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3417.8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5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昊;王媛媛;张文鹏;吕志文;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科虚拟现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机器人 自动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机器人自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机器人,接收用户对机器人的语言,然后将所述语言片段包发送到信息预处理模块,在信息预处理模块中将所述语音片段识别且加以分析处理,转化成文本之后,提取出关键词,等待信息中转模块中转;同时,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将用户动作图像,然后将图像压缩发送到信息预处理模块,将处理完成后的图像进行人物动作识别;机器人工作模块中接受的处理器模块的指令进行移动,执行用户输入的语言指令动作或相关自动控制的活动。本发明处理器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硬件软件结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扩充功能,提升机器人服务的个性化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机器人自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为人类所作的事情越来越多,科技水平发展的越高,最终还是要为人类服务的。比如现在出现了很多种机器人,如各种精密装配机器人、位置混合控制机器人、多肢体协调控制系统以及先进制造系统中的机器人的研究等。相应的,人类在社会运作中对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机器人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所采用的控制器基本上都是开发者基于自己的独立结构进行开发的,采用专用计算机、专用机器人语言、专用操作系统、专用微处理器。这样的机器人局限性太大,目的性太强,个性化太差,只能是满足对特定情境和特定功能的所需。而且目前的机器人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系统之间耦合性太强,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扩展。对于家用式的机器人服务安全性能必须是严格过关的,难以自动更新系统的对比数据,达不到理想的智能化服务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系统核心处理框架的开放性差,不便于后续的扩展和改进。
(2)软件硬件不隔离,逻辑性差,耦合性高。
(3)难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自动控制的运作的水平,达不到让用户满意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机器人自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机器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机器人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接收用户对机器人的语言,然后将所述语言片段包发送到信息预处理模块,在信息预处理模块中将所述语音片段识别且加以分析处理,转化成文本之后,提取出关键词,等待信息中转模块中转;同时,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将用户动作图像,然后将所述图像压缩发送到信息预处理模块,在信息预处理模块中,对发送至内存的图像进行读取操作,再对图像进行灰度值分析和直方图均衡化,将处理完成后的图像进行人物动作识别,然后将识别后的结果加入缓存,并发送信息中转模块;
所述对图像进行人物动作识别包括:
(1)对于人物动作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由各谱段的灰度值计算出辐动作活动范围值,并进行归一化构成一条人物动作轨迹曲线;
(2)针对每个像素在所获的人物动作轨迹曲线,采用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在保留较多曲线特征的基础上消除人物动作轨迹异常数据,得到各像素平滑后的人物动作轨迹曲线
(3)将所获各像素平滑后的人物动作轨迹曲线结合标准活动幅度系统的活动幅度匹配函数采用下式计算得标准活动幅度系统下的三维空间活动距离值(X,Y,Z),其中Δλ是成像光谱仪器的活动距离采样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科虚拟现实研究院,未经青岛海科虚拟现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污合流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氧地坪铺装用整平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