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0441.7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9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叶骏绅;缪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悍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22 | 分类号: | F16F15/22;F16H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沈彬彬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线运动 蓄能 减震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其包括滑动基台、保持套筒、固定齿条、齿轮、滑动齿条,滑动基台与外壳滑动连接,保持套筒与滑动基台固定连接,齿轮与保持套筒连接并与保持套筒同步运动,固定齿条的前端与前端限位机构固定连接,固定齿条和滑动齿条分别设于齿轮的两侧且均与齿轮啮合,固定齿条和滑动齿条均与保持套筒滑动连接,滑动齿条上设有配重物。本发明结构合理,利用动量守恒原理,弹簧带动输出件形成撞击瞬间,通过滑动齿条和配重物产生一个与反冲力方向相反的冲力,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反冲力。当配重物越重,其产生的冲力越大,抵消的反冲力越大,作用于系统本体的反冲力就越小,以此达到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蓄能机构常用于传动系统,提供快速释放的弹簧能,蓄能机构释放能量时,在弹簧带动输出件形成撞击瞬间,系统本体会受到较大的反冲力,如果这个反冲力不被消除,它将通过系统本体直接作用到使用者身上,这将会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甚至有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风险。因此,上述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抵消部分反冲力、安全性高的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其包括滑动基台、保持套筒、固定齿条、齿轮、滑动齿条,所述滑动基台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保持套筒与所述滑动基台固定连接,所述保持套筒的两侧分别通过蓄能弹簧与前端限位机构和后端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齿轮与保持套筒连接并与所述保持套筒同步运动,所述固定齿条的前端与前端限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齿条和滑动齿条分别设于所述齿轮的两侧且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固定齿条和滑动齿条均与所述保持套筒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齿条上设有配重物;
前端限位机构放开时,所述蓄能弹簧解除压缩并驱动输出件,输出件在撞击时受到的反冲力使得所述蓄能弹簧重新受压,受压的蓄能弹簧可带动所述滑动齿条和齿轮相对所述固定齿条向前端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所述滑动齿条和配重物会产生与所述反冲力方向相反的冲力,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反冲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齿条和滑动齿条上均设有滑槽,所述保持套筒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保持销,所述保持销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与每个滑槽配合的保持销的数量为二,每个滑槽中的两个保持销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滑槽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为腰型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重物固定于所述滑动齿条的末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的齿轮轴通过轴承与所述保持套筒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为直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持套筒通过螺栓与所述滑动基台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结构合理,利用动量守恒原理,弹簧带动输出件形成撞击瞬间,通过滑动齿条和配重物产生一个与反冲力方向相反的冲力,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反冲力。当配重物越重,其产生的冲力越大,抵消的反冲力越大,作用于系统本体的反冲力就越小,以此达到减震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直线运动蓄能减震机构在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悍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悍猛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04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