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0276.6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5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邹文;齐士博;吕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21 | 分类号: | C01B33/021;C01B32/05;H01M4/134;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活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生物质淀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去离子水混合,以便得到第一混合液;将纳米硅粉和硅油混合,以便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混合液混合,以便得到第三混合液;对第三混合液进行第一干燥处理,以便得到干燥产物;对干燥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和第二干燥处理,以便得到前驱体粉末;在乙炔气氛下对前驱体粉末进行焙烧处理,以便得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制得到高容量、高导电性的硅/碳负极活性材料,还能降低原料成本,解决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导电性差、体积膨胀大、负极粉碎的问题,为硅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应用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各国争相开发新能源汽车,其中电动汽车是发展热点,锂离子电池则是电动汽车运用的关键。相比化石能源,锂离子电池具有环境相对友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仅能达到256Wh/Kg,致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远不及燃油汽车,这是目前电动汽车扩大运用瓶颈之一,因此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产业界力推的主流解决方案是正极采用高镍三元材料,搭配高比容量硅/碳负极材料。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石墨,能量密度低。硅基负极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目前最有潜力商业化应用的材料,但是硅基负极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其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锂/硅合金造成的巨大膨胀,容易造成硅基材料的粉碎;其次是硅材料本身的导电性比较差,不利于电子的传输迁移;最后由于负极材料表面在形成固体电解质膜,固体电解质膜既可以传输锂离子,又可以阻断电解液与内层硅材料的接触,减少副反应,但是锂硅合金形成时膨胀会破环固体电解质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硅/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制备得到高容量、高导电性的硅/碳负极活性材料,还能降低原料成本,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导电性差、体积膨胀大、负极粉碎的问题,为硅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硅/碳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1)将生物质淀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去离子水混合,以便得到第一混合液;
(2)将纳米硅粉和硅油混合,以便得到第二混合液;
(3)将所述第一混合液和所述第二混合液混合,以便得到第三混合液;
(4)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第一干燥处理,以便得到干燥产物;
(5)对所述干燥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和第二干燥处理,以便得到前驱体粉末;
(6)在乙炔气氛下对所述前驱体粉末进行焙烧处理,以便得到硅/碳负极活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