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2912.4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0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费建华;陆阿林;吴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悦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水生 处理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包括湿地床,湿地床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层、导淤层、填料层,填料层顶部种植有湿地水生植物,导淤层设置有用于导出淤泥的导淤管,导淤层设置有扬淤组件,填料层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在填料层均匀布水的布水管,湿地床的侧面设置有集水渠,填料层设置有用于将水导入集水渠的集水管。本申请具有降低湿地堵塞可能,增强湿地的运行效率的效果。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筑湿地床边缘的墙体;向上依次铺设防渗层、导淤层、填料层;试水,植物种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等,在促进自然界和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生态结构。目前对于水处理,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为潜流湿地。
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砂石土壤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和结构。在潜流湿地系统中, 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流等的作用, 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以下流动, 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的特点,其利用了植物根系的输氧作用, 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好。
当湿地运行较长时间后,系统容易发生堵塞,湿地功能下降,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降低,出水不能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湿地堵塞可能,增强湿地的运行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业水生态处理结构,包括湿地床,湿地床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层、导淤层、填料层,填料层顶部种植有湿地水生植物,导淤层设置有用于导出淤泥的导淤管,导淤层设置有扬淤组件,填料层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在填料层均匀布水的布水管,湿地床的侧面设置有集水渠,填料层设置有用于将水导入集水渠的集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大颗粒杂质过滤后的污水从布水管均匀的进入到填料层,然后部分污水向上渗透,部分污水向下渗透,污水受到植物根系、填料层、填料层内微生物等作用,被净化,然后从填料层底部的集水管导出到集水渠中,而污水中夹带的小颗粒微尘等则部分从集水管与被净化后的水一同导出,部分缓慢沉积到导淤层中,扬淤组件能够将淤泥在水中分散较为均匀,然后淤泥水能够缓慢从导淤管导出,使得淤泥能够被导出,而不会在湿地床中一直向上沉积,降低了湿地堵塞可能,增强了湿地的运行效率。
可选的,所述填料层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第三碎石层、第四粗砂层,且其厚度比为1:5:3:3,第三碎石层为粒径为20-40mm的碎石填料,第二碎石层为粒径为20-30mm的碎石填料,第一碎石层为粒径为30-50mm的碎石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填料层的设置能够对污水起到良好的流速限定作用,并使微生物能够较好的分布,有利于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集水管设置于第四粗砂层,布水管设置于第二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水管设置位置靠近填料定顶部,使得污水能够较为靠近植物根系,从而易于被净化,集水管位于组成颗粒粒径较小的第四粗砂层,能够使净化水流经较大距离,并对净化水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
可选的,所述导淤层为粒径为20-40mm的碎石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淤层相对于第四粗砂层粒径增大,使得淤泥在导淤层便于流动转移,提高导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悦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悦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2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