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及其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6847.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5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奕翔;蔡维隆;何育宇;蔡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33/40 | 分类号: | H01L33/40;H01L33/42;H01L27/32;H01L5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及其 电极 | ||
一种发光装置及其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以及辅助电极,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上且覆盖部分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的材料为掺杂金属的金属氧化物或碱金属盐类,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金属或其合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及其电极。
背景技术
发光装置,例如透明发光装置,可用于生活中来提升信息传播的方便性,如智能橱窗、广告看板、车载显示器…等应用,因此受到关注并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发光装置一般是由电极层、发光层、驱动元件与各种导线(如扫描线、数据线等)所构成,且电极层可为透明电极,以利发光。为使透明发光装置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必须考虑透明电极的透明度及导电度,尤其当应用于大面积的发光装置面板时,更需考虑发光装置的导电度。
为了追求高透明度,可以导入高透明度电极,然而传统以金属为主的透明电极会导致穿透率(Transmittance)降低,影响发光装置面板整体的穿透率。
另一种改良穿透率的方式是在传统以金属为主的透明电极中打洞或穿孔,但如此一来会有亮度不均的问题,还会使电阻值增加而牺牲导电性,进而影响元件的发光效率。
而若使用整面透明金属氧化物共阴极结构制作透明发光装置的电极,需使用溅镀(sputter)制程,将会使在电极的溅镀制程前已形成的发光层的表面因使用溅镀过程而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的电极,能在达到高穿透率的同时保有高导电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具有上述电极,可适用于较大尺寸的透明显示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以及辅助电极,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上且覆盖部分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的材料为掺杂金属的金属氧化物或碱金属盐类,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金属或其合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有源元件层、绝缘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元件、辅助电极及薄膜封装层,有源元件层设置于基板上;绝缘层设置于基板及有源元件层上;像素定义层设置于部分的绝缘层上;发光元件设置于绝缘层上并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设置于绝缘层上并位于绝缘层与像素定义层之间且与有源元件层电性连接,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辅助电极设置于部分的第一电极上且覆盖有源元件层;薄膜封装层覆盖发光元件及辅助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的材料为掺杂金属的金属氧化物或碱金属盐类,辅助电极的材料包括金属或其合金。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括电极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包括多个像素的发光装置的上视图。
图1C为包含多像素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辅助电极厚度与观看者可视角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括电极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包括电极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包括电极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依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包括电极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光学模拟所使用的第一组发光装置结构。
图7C为第一组发光装置结构的光学模拟结果。
图8A及图8B为光学模拟所使用的第二组发光装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