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6828.1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应向贤;汪钊;赵嫚;程先锋;林行;白彦兵;张丽;陈梁;殷杭华;张连春;毛王伟;余建新;王春霞;郑世明;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4 | 分类号: | C12N9/04;C12N15/53;C12N15/70;C12P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赵青朵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泛解酸内酯 酮基 还原酶 葡萄糖脱氢酶 不对称还原 微生物基因工程 酶反应体系 氧化型辅酶 葡萄糖 催化底物 催化效率 反应效率 还原反应 裂殖酵母 重组细胞 酶活性 催化 底物 辅酶 构建 偶联 脱氢 还原 应用 诱导 | ||
1.分离的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来源于裂殖酵母,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2.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是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的多核苷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i)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i)与(i)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
4.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载体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
5.一种重组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细胞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或基因组中整合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对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细胞进行诱导培养;以及
(b)从培养物中分离所述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在催化生成D-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
8.一种双酶重组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酶重组细胞诱导产生权利要求1所述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和葡萄糖脱氢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酶重组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脱氢酶来源于微小杆菌,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酶重组细胞,其特征在于,编码所述葡萄糖脱氢酶的多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i)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ii)与(i)所述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
11.双酶重组细胞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插入第一载体,得到第一重组载体,将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核苷酸插入第二载体,得到第二重组载体;以及
(b)将所述第一重组载体和第二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得到双酶重组细胞。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为pET-28b,所述第二载体为pACYCDuet-1,所述宿主细胞为E.coli BL21(DE3)。
13.一种制备D-泛解酸内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葡萄糖为辅底物,利用双酶重组细胞诱导产生的酮基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和葡萄糖脱氢酶催化酮基泛解酸内酯生成D-泛解酸内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基泛解酸内酯和葡萄糖以流加方式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5~50℃,pH为4.5~7.5。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基泛解酸内酯和葡萄糖的初始摩尔浓度比为1:1~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8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