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及其碰撞吸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7029.7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6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城;王先锋;陈晶晶;周礼;段华东;袁文辉;蒋济雄;张俊;张波;刘晓波;郭冰彬;江大发;李旺;李登科;刘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B61G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爬器 车头 联动装置 碰撞吸能 车钩 轨道车辆 前部 碰撞对象 碰撞发生 碰撞过程 气动阻力 时间顺序 吸收碰撞 压缩过程 缓冲 减小 吸能 连贯 美观 下车 伸出 压缩 | ||
1.一种轨道车辆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头(10)前部的车钩、防爬器(1)和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分别连接所述车钩和所述防爬器(1),正常状态下所述车钩伸出于所述车头(10)前部,且所述防爬器(1)位于所述车头(10)内部,碰撞时所述车钩被压缩至所述车头(10)内部,并通过联动装置将所述防爬器(1)推出于所述车头(10),使所述防爬器(1)能够与碰撞对象接触并在压缩过程中吸收碰撞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0)内安装有导向盒(2),所述导向盒(2)的前端设置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所述车头(10)前部,所述防爬器(1)安装于所述导向盒(2)内并能够沿所述导向盒(2)移动以伸出于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包括正常状态下伸出于所述车头(10)前部的牵引杆(3)和设置于所述车头(10)内部并能够被压缩的压溃管(4),所述牵引杆(3)的后端连接所述压溃管(4),所述压溃管(4)连接所述联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5),所述联动杆(5)的中部通过固定铰(6)连接车头(10),所述联动杆(5)的两端通过带滑槽铰(7)分别连接所述防爬器(1)的中部和所述压溃管(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防爬器(1),两个所述防爬器(1)通过所述联动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钩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0)的司机室头罩对应位置设置有活动挡板,正常状态下所述防爬器(1)位于所述活动挡板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盒(2)中部设置有在所述防爬器(1)伸出后承载碰撞压力的承载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导向盒(2)侧面的止挡板(8)和安装于所述止挡板(8)外端的弹簧(9),所述防爬器(1)位于所述导向盒(2)内时所述止挡板(8)位于所述导向盒(2)外部,所述防爬器(1)伸出时所述弹簧(9)推动所述止挡板(8)进入所述导向盒(2)并与所述防爬器(1)后端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盒(2)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承载装置。
10.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头(10)以及安装于所述车头(10)的碰撞吸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系统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70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