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类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6310.7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彦超;马莲凤;李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C07D215/48 | 分类号: | C07D21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族酰胺 类化合物 过渡金属催化 绿色制备 制备 烷基 有机溶剂萃取 喹啉类化合物 酰胺类化合物 胺类化合物 金属催化剂 三氟甲氧基 反应条件 绿色经济 三氟甲基 环烷基 氢原子 烷氧基 溶剂 提纯 苯基 产率 淬灭 氰基 浓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过渡金属催化下的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结构式如附图1所示,其中R1、R2、R3、R4、R5、R6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卤素、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氰基、苯基、环烷基。制备方法:喹啉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碱以及溶剂在室温至170oC下搅拌1‑36小时。反应结束后淬灭,有机溶剂萃取、浓缩、提纯,得到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产率在21~85%。本发明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金属催化剂、绿色经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过渡金属催化的酰胺类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酰胺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天然产品,药物,功能材料和生物系统中,芳香族酰胺是工业应用的基本原料之一,它们也是合成精细化学品如药品,天然产品和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抑菌、杀虫、除草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起初,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传统的合成方法是需要经过多步合成的,Sambiagio和Cai, Shangjun研究小组分别将甲基喹啉类化合物的不活泼甲基变为较活泼的羧酸(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2014, 20,17606-17615.)或酰氯(Organic Letters,2014, 16, 3142-3145.)的形式,再使其与胺类化合物发生酰胺化反应。但后来,开始逐渐有关于甲基喹啉与胺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直接酰胺化的报道:Yao Huang研究小组使用金属铜作催化剂,二噁烷作溶剂,在O2存在的条件下130oC下反应24小时制得芳香族酰胺化合物(Organic &BiomolecularChemistry, 2015, 13, 7289-7293)。而HaoXie研究小组同样使用CuI作催化剂,特戊酸作溶剂,通入氧气、120oC条件下反应48小时制得芳香族酰胺化合物(Organic &BiomolecularChemistry 2015, 13, 6944-6948)。但是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后处理繁琐,反应成本高,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和绿色可行性。而本发明以甲基喹啉类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碱及加热条件下即可制备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相比较而言,本发明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不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绿色经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过渡金属催化下的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的绿色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R1、R2、R3、R4、R5、R6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卤素、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氰基、苯基、环烷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是:喹啉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碱和溶剂在室温至170 oC下充分搅拌反应1-36小时。反应结束后淬灭,有机溶剂萃取,干燥,过滤,浓缩,柱层析提纯,得到芳香族酰胺类化合物,产率在21~85%。所得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谱图(1H-NMR 和13C-NMR)确认,结构无误。
本发明采用取代或未取代喹啉类和胺类化合物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
本发明采用的碱为叔丁醇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钠,甲醇钠,乙醇钠,二异丙基氨基钾,双三甲基硅烷氨基钾,正丁基锂。
本发明采用的溶剂为六甲基磷酰三胺,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邻二甲苯,叔丁醇,二甲基亚砜。
本发明的柱层析所用的洗脱剂是石油醚或烷烃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6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