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添加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0037.1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6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商辉;张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小波;黄健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含油 固体 废弃物 方法 及其 使用 添加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添加剂。其中,添加剂包括:1%~99%重量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及1%~99%重量的固体状无机物;其中,该无机物为无机盐和成盐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则包括:将上述添加剂与含油固体废弃物均匀混合,所述添加剂的重量为所述添加剂与所述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混合物的重量的1%~35%;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微波设备的谐振腔体中,并使用微波进行加热。当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时,将本发明的添加剂与该含油固体废弃物混合均匀以后再进行微波处理,可以在具有高脱油率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微波分布均匀,从而避免加热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添加剂,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石油炼制以及其他石油化工相关领域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固体废弃物。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实现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是当前研究的最终目标。
目前对此含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回注法、固化法、机械分离法、清洗法、生物法、溶剂萃取法以及热化学处理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含油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这些处理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如填埋法和固化法占用土地,留有环境污染隐患,浪费资源。生物法处理周期长,残余油含量难以达标。萃取法需要大量的溶剂。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有焚烧法和热解析法,焚烧法有废气和废渣排放,而普通的热解析方法能够将有机物进行回收,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但目前传统热解析方法能耗高,处理时间长。
现有技术中还提到过采用微波对含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的方法,具体来说,是使用微波将含油废弃物加热到200℃至900℃,从而热解生成油气进行回收的方法。然而,通过该方法对含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所需时间至少需要4个小时,并且含油固体废弃物的脱油率还不到66%。
为了提高含油固体废弃物的脱油率,有些研究尝试在含油固体废弃物,例如原油废弃物,中添加活性炭。但是,虽然通过在含原油废弃物中添加活性炭可以提高脱油率,但无法改善微波分布的均匀性,常常会出现在微波加热的过程中局部过热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添加剂,以获得高脱油效率并减少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添加剂,按重量百分比计,该添加剂包括:1%~99%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及1%~99%的固体状无机物;其中,该无机物为无机盐和成盐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为葡聚糖,甘露聚糖,淀粉和纤维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成盐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碱性氧化物为氧化铁、氧化钙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酸性氧化物为氧化硅和氧化硼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两性氧化物为氧化铝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其中,所述无机盐为强碱弱酸盐。优选为硅酸盐和磷酸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然也可以选择碳酸钠、碳酸氢钠、次氯酸钠等其他强碱弱酸盐。
如上所述的添加剂可以是甘露聚糖和氧化钛的混合物,例如,可以是75%重量的甘露聚糖与25%重量的氧化钛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这种添加剂的组分简单,且甘露聚糖和氧化钛的混合物的搭配能够改善微波分布的均匀性、并提高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以降低微波加热过程中热点的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0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