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尺度分割-最大期望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后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7999.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勇;刘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77 | 分类号: | G06T7/277;G06T7/254;G06T7/246;G06T7/215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刘艳霞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尺度 分割 最大 期望 遥感 影像 变化 检测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尺度分割‑最大期望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后处理方法,步骤a:对滑坡区域的滑坡前影像和滑坡后影像进行空间位置配准,求解得到变化的影像;步骤b:基于滑坡后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其多尺度分割影像对象集合S,步骤c:取S中的第i个对象Oi,与步骤a中初始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分别统计对象Oi内变化像素和未变化像素的数量;步骤d:利用最大期望的算法,对对象Oi内的像素属性进行重新精细化;步骤e:令j=i+1;如果j≤n,则取S中的第j个对象Oj,依次执行步骤c与步骤d,直至jn;步骤f: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该方法普适性较强,效果明显的基于多尺度分割‑最大期望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后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尺度分割-最大期望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等,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地物信息,及时有效的获取地球表面的变化信息,对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灾害应急等众多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尽管随着卫星及航空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快速有效地获取地表覆盖变化信息成为可能。但是,传统变化检测方法所获取的检测结果,仍存在较多的噪声,大大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检测精度。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针对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结果的后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普适性较强,效果明显的基于多尺度分割-最大期望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后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多尺度分割-最大期望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后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a:对滑坡区域的滑坡前影像和滑坡后影像进行空间位置配准,求解得到变化的影像,即为初始变化检测结果;
步骤b:基于滑坡后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其多尺度分割影像对象集合S,设对象集S共包含n个对象O1,O2……Oi……On,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i的取值如下:1≤i≤n;对象O1,O2……Oi……On为光谱特征近似且空间上相邻的像素的集合;
步骤c:取S中的第i个对象Oi,与步骤a中初始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分别统计对象Oi内变化像素和未变化像素的数量,确定出哪一种状态的像素的数量多;
步骤d:利用最大期望的算法,对对象Oi内的像素属性进行重新精细化,具体如下:将Oi中数量多的像素状态,作为对象Oi内全部像素的状态;
步骤e:令j=i+1;如果j≤n,则取S中的第j个对象Oj,依次执行步骤c与步骤d,直至jn;
步骤f:得到所有对象内对应的全部像素的状态,即为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该步骤b中进行多尺度分割时,采用分形进化网络多尺度分割方法。
进一步地,该步骤a中,通过EM-MRF方法,或影像差值法,或比值法,或变化向量分析法得到初始变化检测结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引入多尺度分割与最大期望算法,达到有效去除各种随机噪声,从而提高了检测目标或背景区域的内部一致性,使得变化检测精度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选用的影像图;
其中:图1a是某山体滑坡前影像图;
图1b是某山体滑坡后影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叠置分析示意图;
其中:图2a是叠置分析示意图;
图2b是1处的内部像素变化状态及其这间分布,白色像素为变化,黑色像素为非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7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