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9902.0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9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顾雯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项 调节 电动 助力 管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
背景技术
客户抱怨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在手柄松开时,会有种“突然释放,打手的感觉”,并且在沿管柱径向上下角度调节过程中,会伴有手柄晃动产生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其包括一调节支架和一调节螺栓,其特点在于,该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还包括一小支架、一弹簧和一槽型螺母,该小支架固定于该调节支架上,该槽型螺母套设于该调节螺栓的端部,该弹簧的一端与该小支架连接、另一端与该槽型螺母连接。
较佳地,该小支架为L型支架,该L型支架的竖支架焊接于该调节支架上,该L型支架的横支架的端部开设有一通孔,该弹簧的一端挂于该通孔内、另一端挂于该槽型螺母的沟槽内。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手柄释放时,通过新增的弹簧的预紧力,消除“突然释放,打手的感觉”,并且通过此预紧力,减小配合间隙,消除管柱径向上下角度调节过程中伴有的手柄晃动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突然释放,打手的感觉”是因为手柄凸轮轮廓的设计,使其升程过大,并且释放过快导致。但是,此凸轮轮廓的设计考虑到手柄调节角度和手柄凸轮完全释放出来,保证管柱的前后调节不产生卡齿现象,所以手柄凸轮的轮廓设计很难更改,需要其它设计方案来改善解决此“突然释放,打手的感觉”问题。
2)管柱上下角度调节过程中的噪音产生于手柄调节螺栓与管柱夹紧支架孔间的间隙,还有凸轮间的间隙导致的相互撞击。为保证装配工艺要求,此配合间隙范围不能再继续减小,需要其它设计方案来改善解决此噪音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其包括一调节支架1和一调节螺栓2,该四项调节电动助力管柱总成还新增设有一小支架3、一弹簧4和一槽型螺母5。
其中,该小支架3为L型支架,该小支架3的竖支架焊接于该调节支架1上,该小支架3的横支架的端部开设有一通孔,该槽型螺母5套设于该调节螺栓2的端部,该弹簧4的一端挂于该通孔内、另一端挂于该槽型螺母5的沟槽内。
经初步实车验证,上述两个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并达到客户的期望要求。
本实用新型手柄释放时,通过新增的弹簧的预紧力,消除“突然释放,打手的感觉”,并且通过此预紧力,减小配合间隙,消除管柱径向上下角度调节过程中伴有的手柄晃动产生的噪音。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9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